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7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蛙鸣的方向 就是家的方向

  ■唐兰荣

  常常会想起山野里的村庄,此时的乡下,该有春天太多的惊喜了吧。

  乍暖还寒中,当人们思维还停留在寒冷的冬季,大地却已悄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鸣蛙当晚日,惊蛰动春雷”,一个周末,久住闹市的我,一时兴起,决定到乡下老家去,去看月夜,去听蛙声。果不其然,更深夜静,窗外传来了清脆悦耳的蛙声。倘若是小时候,在这幸福、快乐的夜晚,我就会依偎在慈爱的母亲身旁,枕着交响曲般的蛙声,很快进入甜蜜的梦乡。

  惊蛰后的第一声蛙鸣,最能让人感觉春天脚步的回归,恍悟季节的变更,令人欣喜而振奋。沟渠、池塘、小溪,只要有水流淌,只要月光所及,就是蛙声的世界。蛙的动员能力很强,起初,春是不为所动的。但扛不了几天,这声响就把春姑娘的心给挟持了。这蛙声像一声声号角,冲破冰河,响彻田野,引领着万物起身,浩浩荡荡地赶往春天的路上。热烈、激荡、欢快,像火辣辣的情歌,唱醒几场透雨,唱得桃花红了脸,杏花含了羞,所有柳槐都开始“抄袭”松柏的颜色,推陈出新换绿装。野草的性子更急,索性一脚蹬开被子,不管不顾地抢穿春的流行色。雄浑、质朴、自然,像家乡的方言,借助独有的烟火味漫过池塘,无孔不入地敲打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和农人们在稻田里播下的谷种们一起生根发芽,一起茂盛成长。

  春雷由远而近滚滚而来,一夜细雨过后,蛙声则更嘹亮,更亢长。像村里露天电影开场前的加映片,更像乡下大戏开唱前的开场锣,把田野震得摇摇晃晃。我忽然感到,这时而温婉缠绵,时而铿锵有力,时而透明,时而浑厚的乡村蛙声,听起来那样真诚、亲切、动人,一下子拉近了我与多年未谋面的村庄的距离。我仿佛闻到了挂满枝头的芳香,想象着破土的竹笋,拔节的麦苗,孕穗的稻谷……

  在乡村长大的人都知道,蛙声起于“仲春”,先是“呱呱——”一声独唱,慢吞吞地,短促的,没有派头,不择场地,不需预热,更不装腔作势。在稻田里,在小溪旁,它都能找到感觉,虽不嘹亮,但传得低沉清脆。至谷雨,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加入了鸣叫的行列,于是蛙声渐密渐骤,这一边刚唱响,那一边立刻应和。再至小满,便满耳蛙声如鼓,天地间仿佛全被蛙声覆盖了,上演的是一场精彩的大合唱。

  “呱呱——呱呱——”,一声高过一声,一波高过一波。村庄、田野、溪渠……全部打开了音乐的闸门,蛙声缤纷一片,从四面八方漫了上来,仿佛淹没了村庄。稚嫩的、粗壮的、豪放的,最终不分彼此抱成一团,汇成一片蓝色古典音乐的海洋,把乡村深深地拥入怀中,氤氲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像农人般爽朗,充满丰收的喜悦;像青年男女的恋曲,热烈而甜蜜。

  蛙声其实并不单调划一,仔细聆听,纷纷扬扬回响耳畔的蛙声,其节律音调并不相同,时而稀疏如古刹晨钟,时而繁密如疾雨骤至,时而舒缓如小河流水,时而激越如春江潮涌。听来或高或低,或近或远,或粗亢高昂或清越婉约,疏密有致,浑然天成。蛙们被春雨清洗过的嗓子,发出铜管乐器的吹奏声,此起彼伏,干净而有磁性。蛙声与田园之青翠、沟渠之清流、星月之辉映融为一体,其自然、恬美、纯粹之声,是任何技艺高超的乐师也难以合成的天籁之音。没有指挥,却自然协调,有了开端,便不会间歇。

  实际上,听蛙声最妙的时刻是傍晚。尤其是一阵微雨过后,云已散,天晴朗,彩虹悬挂上空,晚霞欲消散,夜幕将四合,田园清朗得只剩下蛙声一片。南宋诗人陆游描写此境:“蛙声经雨壮,萤点避风稀。”一个“壮”字,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的雄壮与热闹。而“鼓吹娱俗耳,蛙鸣惬雅怀”,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则把蛙声当一种高雅的情趣来欣赏。这来自田野的声音,有泥土的朴实厚重,聚自然之音,凝风华之气,又带着诉不尽的乡愁。到了月上树梢,繁星点点,一人静静坐在小河边,细听蛙声合唱。于是,胸中一股诗意猛然袭来,或许不及韩愈“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的闲适,但“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却有着晚唐诗人韦庄立尽黄昏、看远处细雨蒙蒙的雅兴。

  听着这蛙声,农人们的底气儿也足了干劲儿也足了。他们扛着锄头,点燃一支烟,立在雨后的田野里,深吸一口,惬意地长嘘一声,吐一串或一团烟雾,笑容和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成为这声响里生动的风景。此时,回家休假的父亲就抖擞精神,开始牵着耕牛,吆喝着犁田、耙田了。老牛和父亲一起感受生命的辽阔,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出“力量”和“高远”。此时的蛙们也埋藏在丛林深处、溪岸旁边,看农人们用亮晶晶的汗水、闪亮的犁铧、老牛的哞鸣,把一个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打磨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丽容颜。有农谚云:“蛙满塘,谷满仓。”可见田园里只要有群蛙出动,叫声不绝,就预示着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景。

  蛙声穿透了水稻的童年,也贯穿乡村少年的童年。每当蛙声如潮的季节到来,我总会莫名地产生心动,冲出城市,喜欢在家乡撒满泥土清香的田间散步,喜欢在留下过儿时记忆的池塘边驻足徘徊,喜欢看那因丰沛春雨而涨满的水面上,青蛙游动跳跃溅起的层层涟漪,一圈又一圈地荡漾开去。原来蛙叫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是我心灵深处最纯净的乡音,鲜活了我平淡的童年、少年,融入我的生命、我的梦境。

  时光流水般悄悄走远,在异乡漂泊的日子,或许是忙碌于生计,聆听蛙声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只是这绿色的乡音,竟带着泥土的气息像庄稼一样在枕边生长,原来让自己沉醉不醒的竟是这一片活蹦乱跳的蛙声。偶尔有蛙声飘过,恍惚中,我竟看见年少的自己在水边嬉戏,蓝天白云倒影其间。那时候,我还喜欢摇头晃脑地背诵:“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声声蛙鸣里挟裹着泥土的芬芳,勾起了回忆,蓬勃了思想,丰富了情怀,是最深情的呼唤,是最殷切的叮嘱,是最热烈的期盼,是最刻骨的思念,也是温暖,是激情,是力量,是丰收,更是让人听出了乡村的宽广、浑然和厚实,听出了家乡人用汗水和艰辛谱写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不再是诗词里的名句,也不再是往日的缕缕乡愁,它们实实在在地紧贴乡村的胸脯,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乡村振兴的滚滚洪流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蛙鸣的方向 就是家的方向
亲情小溪
菩萨蛮· 登勾头峰二首
正是春归来
夜来风雨声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蛙鸣的方向 就是家的方向 2024-03-17 2 2024年03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