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当前正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近年来陆续建设了衡阳工业博物馆、衡阳铁路博物馆、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衡阳市建湘工业艺术馆、衡阳世界钟表文化博物馆等,有力推动了衡阳工业文化旅游的发展。
我建议,将开发利用工业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工作统筹规划,尽快出台《衡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根据工业遗产的生存状况进行分类保护:对生产线依旧在使用的工业遗产实施预保护制度,明确修缮维护主体责任;对生产线存在但已停产的工业遗产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建立完整的档案和数据库,采取必要的保护和修缮措施;对于厂址已经消失的工业遗产应了解其历史沿革、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情况,挖掘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成立专业团队研究、挖掘衡阳工业遗产,摸清家底,编制成书,保存历史、传承文化。
保护工业遗产,还要大力开展工业旅游,“活化”工业遗产。如,建工业遗产体验馆,通过模拟生产流程、机器操作、工艺制作等方式,让游客亲身体验当时的工业生产和文化生活,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建工业文化主题公园,打造集科普、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新场所。建红色工业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工业故事,传承红色工业文化,建成一批全国知名、全省领先的开展革命文化研学优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