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周小辉 钱辉)白沙烧饼、田尾豆油、常宁七醋、板桥剪纸、庙前花灯、南詹正骨疗法……日前,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热闹极了,60多个非遗项目的实物展品摆满了展柜、展台,吸引众多市民参观“打卡”。
常宁历史悠久,有非遗保护项目61项,代表性传承人114个。其中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个、衡阳市级非遗保护项目7个、代表性传承人12个。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常宁发挥传统工艺独特优势,让一批非遗传承人通过参与研培计划、传统工艺工作站、工坊建设等,成为当地“非遗+乡村振兴”工作的中坚力量,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画卷。2022年,常宁非遗产品产值突破20亿元。
同时,常宁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天堂山景区引入“瑶族谈笑”、瑶族民俗、塔山制茶等非遗体验;设立常宁塔山茶制作工坊等非遗展示场所;在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樱花园、泉峰公园等地设立非遗产品销售点……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常宁还积极开发非遗衍生品、旅游文创产品,让传统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塔山茶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蓬塘乡田尾豆油传承基地、白沙镇烧饼传承基地、西岭镇平安村油茶榨油传承基地,常宁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举办培训班,培养非遗传承人,带动村民群众参与生产性保护,实现传承技艺与增收致富“两手抓、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