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江婷 翔文)“原来缺灌溉用水,只能种一季中稻和油菜,小河清通后现在可以种双季稻了。”10月23日,衡南县洪山镇村民李俊超站在田埂上看着河边自家的5亩耕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当天,在洪山镇新境河的河道内,四台挖掘机正挥舞着长臂紧张作业,随着机械臂的不断伸缩与翻转,杂乱的河岸线渐渐变得整洁。疏浚后,河面宽处由3米拓宽到8米,水体流动性、通透性、有效蓄水能力大大增强,灌溉面积大幅增加。
据悉,在洪山镇这样的小微河流有两条,由于河道较窄,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岸线崩垮与“肠梗阻”,淤塞严重,河道过水能力、灌溉能力与防汛能力大幅降低。“去年上半年发洪水造成大片农田被淹,老百姓对河流清淤疏浚呼声很大,今年镇里把小微河流清淤疏浚作为重点工程,预计本周末可以清淤疏浚完工,清淤量达到16000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胡利华告诉记者。
今年是衡南县实施清淤疏浚计划的第三年,衡阳市下达该县小微河流清淤疏浚任务共39条244公里。县河湖与水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10月上旬疏浚工程开工,目前全县已经完成85% ,计划月底全部完工,我们将进一步抓紧抓实清淤疏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