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红辉 通讯员 陈曙霞
“一场农博会,让我2万亩红薯找到了‘婆家’。”“这是最后的一点货,您再晚点来,就得大云山下见了。”衡阳县志宏农场负责人陈修武手持订单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向记者透露:带来的5000斤现货销售一空。第24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让参展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10月29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W4区的衡阳馆人头攒动,不少市民趁着周末,推着购物车,来抢购优质农产品。
“你好,这个红薯粉怎么卖?”家住长沙市雨花区的洪春芬一到展台前,就拿起面前的红薯粉闻了闻,然后摸了摸,口里念叨着“这是正宗的长乐红薯粉”,于是毫不犹豫的付款下单。洪春芬告诉记者,政府组织的农博会,产品正宗,买得放心。住在长沙这5年,她每年都会到农博会现场来购买一些土特产。“长乐红薯粉弹滑爽口,柔韧劲道,天然健康,美味无穷。”老家在衡阳县井头镇的她,随后主动当起了“家乡推介官”,向旁边的朋友介绍老家红薯粉的特点。
据了解,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该县红薯产业蓬勃发展,并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红薯产业协会。该协会成立后,着力研发培育本地红薯新品种,让红薯品种更加适应衡阳县“水土”。现在亩产可达3000公斤。
据悉,2023年衡阳县红薯收购价格稳定在1.5元每公斤,农民每种一亩红薯可以增收4500元,全县有3000多户农民受益。不仅如此,作为协会会长的陈修武还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衡阳县第一个红薯制品智能化生产车间,每天可生产红薯粉1.8万斤、红薯干2000余斤。现在该县约70%的红薯被加工为红薯粉条、红薯干、红薯淀粉等薯类制品,今年红薯产业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
据衡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辉宇介绍,近年来,全县不断做大做优“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现有农业产业化国、省重点龙头企业14家,规上企业85家,去年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总产值3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