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 珂 向吟吟 图/见习记者 王 慧
阡陌纵横,田垄交错,初秋的衡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连片的蔬菜大棚宛如错落有致的“银飘带”,蔚为壮观。大棚里绿意盎然,上海青、小白菜等蔬菜长势喜人,西红柿、茄子等瓜果类蔬菜饱满圆润,将藤蔓压弯了腰。
不远处,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大棚内,村民老唐正和同伴们忙着新一茬冰草的种植——打窝、放苗、填土……十分钟后,一盆冰草苗整齐地插放在泥土里。
“以前我们两口子在外面打工,一年忙到头也余不到什么钱。村里建了大棚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两个人年收入超过8万块。”对生活的满足感,全写在了老唐的笑容里。他说,这一切得感谢惠农公司的负责人罗波。
在当地村民眼中,罗波还有一个身份——乡村合伙人。
几年前,罗波在“牵手”临江村后,通过盘活农村土地、闲置房屋等“沉睡”资产,发展设施农业,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蔬菜(其中水肥一体化设施400余亩),建成1600平方米温室智能大棚、200余亩的连栋大棚和7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建立了物联网信息系统和全冷链系统平台。基地充分利用大棚优势,通过分批播种、分批采收的方式,大白菜、豌豆苗、紫背天葵、田三七等蔬菜实现轮番上市,一年到头地不闲、人不闲,日供应量超3万单,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棚”。
“这里有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优势,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团结协作,把大棚蔬菜产业越做越大。”罗波告诉记者,成为乡村合伙人后,他感觉身边的营商环境更好了,政府为企业想得更多了,不仅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还定期举办“丰收节”“源自雨母”品牌发布会和乡村合伙人见面会等活动,将企业和农产品都推销出去。“这种举措很暖心!”
好的政策让罗波底气更足。现在,他正紧锣密鼓地扩大基地规模,搭建一片40亩的蔬菜大棚,计划种植包菜和洋葱,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7万余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临江村,无论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个体、单位,只要与村集体共同开发乡村产业项目,都是乡村合伙人。”临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东荣对“乡村合伙人”模式和设施农业发展信心满满。
原来,自2022年以来,临江村通过多种形式招募“乡村合伙人”,推动企业家、创业者、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上山下乡”,与村集体在产业、项目、劳动力等方面结对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目前,全村已集聚惠农、荣联等10余家现代农业公司负责人,共同发展设施农业,累计设施蔬菜面积达200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个、简易温室大棚50个、水肥一体化340亩,拥有优质蔬菜品种30多个,年产量达4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10余人,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探索形成了集绿色生态、立体高效、多元发展、种养循环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了蔬菜产业从自种自销向规模发展的转变。
“通过合伙人+项目等模式,人和项目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乡村的带动性非常大。”李东荣告诉记者,下一步,临江村将重点围绕蔬菜产业,打造更优质的合伙人项目,吸引更多“能人”加入,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在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让“冬闲”变“冬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