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7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烘云托月“月”更明

  ■李   昂

  诗词有一种表现手法叫衬托,即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也就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前者谓之正衬,后者谓之反衬。

  先说正衬。

  比如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赠别诗,先用将人拟物的修辞格,将“十三余”的女主人公比作“二月初”的“豆蔻”。人似花美,花因人艳,空灵入妙。继而运用以宾衬主的笔法:扬州街市歌台密布,美女如云,“卷上珠帘”则见高楼红袖,而城内不知有多少珠帘,帘下不知有多少美女,但在诗人看来,“总不如”他的意中人。从而“众星拱月”一般抒发他对女主人公的深深的挚爱。

  我们在《侧写之笔》篇中说过,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粉黛之美衬杨贵妃“一笑百媚”之更美,也是以宾衬主的写法。

  再如宋·李觏的《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日落之处望不见家,是因为碧山阻隔,而“碧山还被暮云遮”,这就使遗憾、苦闷又加深一层。从而用以景衬情之笔,抒发归乡无计的浓烈、炙热的乡愁。

  至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等以景衬情之作,则是大家熟知的了。

  再说反衬。

  比如白居易的《山下宿》:“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何处水边碓”,用碓声来反衬“静向月中行”的“静”,“何处”二字,说明碓声遥远,如在近处,就该知道碓声的来处。既然遥远的水碓声都可听到,月下的环境定然格外安静。碓声打破了宁静,更显宁静。

  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所在多有。诸如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常建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柳宗元的《江雪》,则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反衬“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从而更突出这一摆脱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是作者本人情思的寄托与写照)。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植根之处,乃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冬日黄昏的北风冷雨,这环境多么冷落凄凉!而这却又反衬出梅花,亦是词人的高尚品格:无意争宠,一任妒谤,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

  我们还要谈到清·丁尧臣的一首《咏阿房宫》:“百里骊山一炬焦,劫灰何处认前朝?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此诗批判秦始皇焚书的行径,同样运用反衬之笔。相对而言,房子总是比书籍耐烧的,何况是皇家宫殿。然而诗人却说:“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以阿房宫的不耐烧反衬诗书烧不尽,说明专制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是多么可笑的徒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哥哥的鸽子
那夜的雨
雨夜过后(小说)
对望星子
烘云托月“月”更明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烘云托月“月”更明 2023-08-27 2 2023年08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