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节士
现在刷短视频,往往会遇到职场、生意场类影视作品片段的分析视频,这类视频是不是设计版权问题,需要另说,有待查证。但有一点让人感到纳闷的地方,就是很多此类短视频热衷于对局中人的对话进行关于“话外音”“潜台词”的“深度”分析。人家角色说一句,他在背后加个括号来一段,把这句明明白白的中国话又翻译成另一句看上去清清楚楚的中国话,还坚持说这就是主人公想说的意思,并且反过来要求看视频的人们也学着会说话、会用潜台词。
这类作品,所涉及的还都是国内一度非常受关注的影视剧,给人感觉不太好。好像中国人生活中都是这么嘴上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是一套,心口不一,都是打哑谜的高手、猜心思的奇才。一旦嘴上说的不是心里话,那么手上做的是不是心口如一、知行合一的事儿呢?真是让人细思极恐。照此逻辑,父子、夫妇、同学、朋友、同事、亲戚、生意伙伴就都没法真心对真心、真话碰真话了,大家都带着面具打官腔、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干唯利是图的事儿吧?
就现实而言,生活的确在不断变动,此一时彼一时是有的,“没有什么天长地久”也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爱你在心口难开”和“小曲难唱口难开”一样,也只是个表达技巧的问题,这跟心口如一、说做如一、知行合一并不矛盾,并不足以影响到我们整体的那种始终充满阳光、积极向上、幸福美好的精神品格、道德自觉与人生状态。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真诚的力量始终令人钦慕和向往。
正像古人说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意纯正无偏私狭隘,一切从大局大势大道理出发去想去定位去表达,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扭扭捏捏、虚与委蛇,一定能够心口如一、说做如一、知行合一。
影视作品被二次传播、二度创造是读者和短视频受众的“特权”,如果是在相对私密空间并且不以谋取流量和利益为前提的情况下。但这里的问题和风险是很不可控的,这跟一般的影评剧评显然不同,而是明目张胆的厚黑学营销或鬼谷子“处世绝学”一类歪理邪说的生搬硬套。这里没有丝毫法的精神和德的坚守,更没有人间亲情、友情、爱情等情义存在的空间,很可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水火不容。显然这种内容品质和话语风格的短视频作品是不能够大面积流行和传播的,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有关平台,都要有一份呵护人心、拂拭人心的责任。“人心惟危”,老是被这类低配置的短视频包围和裹挟,然后根据生活艺术化的原则再去套用到现实生活中,岂非更增添了几分人际的罅隙、话语的误会和情感的冷漠?
卿本佳人,才有所用,有这种顺着一套错误道路钻牛角尖的工夫,直接原创几条历史人文或生活情感的短视频不好吗?这也是一个警醒,尤其是在会上讲话或者同事对话时,千万别打官腔、说黑话,有啥直来直去,竹筒里倒豆子,免得造成“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