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和平
智者爱水,仁者爱山。南岳山水悉备,又名朱陵寿岳,若修心于此,志勤于道,何必更历他山!
——— 尹道全
梁元帝为其撰碑
道家文化在南岳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炎帝的雨师赤松子、黄帝的火正官祝融君、先蚕圣母嫘祖以及老子等道教先贤始祖,都在南岳留下史迹。早期的道家仙真为南岳道教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我国道教有“七十二洞天,三十六福地”之说。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云:“第三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洞天福地的“洞”字,与“通”同意,是连接尘世和仙境两个世界的通道。黄帝划野分疆之时,将南岳定为方岳之一,道家称为“南天福地”,是人仙共享的修道场所。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别有陈兴明、施存、尹道全、徐灵期、陈慧度、张昙要、张如珍、王灵舆、邓郁之等九名高道在南岳修真,史称其为“南岳九仙”,又称为“南岳九真人”。南朝梁元帝所撰的《南岳九真观碑》描写了当时南岳道教的盛况,碑云:
“箫鼓腾空,烟霞相接。星辰夺彩,灯烛非明。风牖云梁,千门万户。楼施九柱,已同濑乡之地;山带五城,复类元洲之所。玉版之经犹蕴,金丹之处存焉。上月台而遗爱,登景云而忘老。欣欣然不知所以然。日晖石瓦,东眺灵寿之峰;月映玉床,西瞻华盖之岭。竹类黄金,即威蕤而防露;木似红莲,且纷披而拂日。杯传九酝,隐纶之车晨至;堂开四扇,西楹之钟夜响。”
这位崇奉道学的皇帝,为南岳道教留下了千古名篇。现《道藏》中存有《南岳九真人传》。
南岳驾鹤峰又叫紫霄峰,峰上原有驾鹤亭。史载,因为西晋高道尹道全(?—312年)在此驾鹤飞升,故名。道家经箓派传人尹道全,甘肃天水人,于晋武帝元年(265年)来岳。他在王母殿中修炼了四十余年,于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飞天。晋怀帝曾赐其所居古王母殿为华薮观。梁天监元年(502年),华薮观又改称九真观,唐代改衡岳观,宋改为铨德观。
据《南岳总胜集》云,尹道全“修洞真还神之道,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可以发现,尹道全修的为《上清大洞真经》,而又偏重于符箓方面。据陈田夫记叙说,尹道全梦天仙下降,告诉他要修炼《金母灵飞十二事》和《五岳真形图》(《金母灵飞十二事》是以甲乙丙丁等十二天干为名的符箓书诀,《五岳真形图》也是一种符箓图形),并且终身持之不渝。尹道全佩符念咒,朝天礼斗,服气完神,叩齿咽津,进行修炼,这是道家修炼的一种常规。
关于尹道全的佩符念咒,还有一个奇妙的传说。尹道全在衡岳观修道期间,一日天上下降一位仙真,授给他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和混洞东蒙之文等十二种,还赐给他《五岳真形图》。这《五岳真形图》记载着五岳名山的山脉走向,泉流位置,宝藏的所在地。这位仙真还告诉尹道全,有了灵符和真形图,就可以自己修炼,获得成仙的真谛,希望他修成仙道以后,到大罗世界会见,说完以后就走了。
仙真走后,尹道全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日夜诵读经书,精心研究《五岳真形图》。根据《五岳真形图》,在南岳山上找到上乘的炼丹材料,采集了很多仙药仙草,从晋武帝时入南岳山,经过苦修苦练,于怀帝永嘉六年(312年)三月九日在驾鹤峰上白日冲举。
宋徽宗为其赐号
据新编《南岳志》云,尹道全性好山水,至南岳后叹道“智者爱水,仁者爱山,南岳山水悉备,又名朱陵寿岳,若修心于此,志勤于道,何必更历他山!”那么,尹道全修心养性,取法自然,是正宗的老庄思想和儒家哲学的统一,符箓鬼神只不过是其余事而已。
有趣的是,尹道全仙逝800多年后,宋重和元年(1118年),“道君皇帝”宋徽宗赐其号为“通真妙真人”。“通真观妙”,看来宋徽宗是对尹道全的生平进行了仔细研究。
宋代诗人华镇在《题共亭》诗中云:“驾鹤峰前山气佳,炼丹泉上石如排。高低檐宇依丛竹,屈曲梯桥跨断厓。仙客肯教人世得,贤侯还与郡民偕。春风日落歌声散,藓径时时有坠钗。”
元代诗人刘崧有“驾鹤峰头月上时,瘗龙塘下客行迟”诗句。(见《八月十五夜玩月龙塘黄氏馆中听王伯允歌诗时值夏江上警报甚急》)。
2000年,在尹道全飞天1700多年后,南岳区为打响“中华寿岳”旅游品牌,在驾鹤峰上铸造“中华万寿大鼎”,高9.9米、重56吨,鼎上铸有万余个不同字体和写法的“寿”字,象征祖国的繁荣昌盛、万寿无疆。被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第一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祭祀鼎。
2004年,南岳区又在万寿广场入口处建有六柱五孔,高16.5米,宽31.7米的“寿岳衡山”牌坊。同时,从“望寿、捧寿、献寿、拜寿”等多个方面,展现中华厚重的寿文化,是南岳又一处重要人文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