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翔
连日来,骄阳似火,气温不断攀升。正午时分,衡东县新塘镇人武干部向文韬依旧奔走在湘广村,顶着烈日挨家挨户地做工作,鼓励村民们复耕复种,让村里70多亩“撂荒地”变“致富田”。
不惧炎炎烈日,只因一心为公。向文韬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服役,多次获评“优秀新兵”“优秀士兵”称号。
从部队到地方,向文韬历任衡东县委宣传部网管办干事、衡东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团支书等职务。他将部队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带到工作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续写军人新的风采,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一个退役老兵的使命担当。
为失亲战友带来“人间温暖”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在电视屏幕前,看着自己曾经驻守过的地方处处飘扬着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服役两年的向文韬激动万分:“这盛世如我们所愿!”
回忆将向文韬拉回到2008年。那一年,他和战友带着憧憬和梦想来到部队,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细心的向文韬却发现一个来自四川绵阳的郑姓战友不怎么合群,“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待人接物过于谨小慎微……”
通过多方打听,向文韬才知道,原来小郑的家人在“5·12”汶川地震中全部丧生。无依无靠的他在跟随部队一起前往灾区做志愿者的路上,向部队领导提出了入伍的想法。
“同在一个部队,同在一个班,我们得帮助他。”得知真相的向文韬私下里跟其他战友们说起了此事。微妙的变化很快发生,战友们聚会的时候都会叫上小郑,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向文韬还发动大家一起捐款,并带头拿出自己3个月津贴……
退役那一天,小郑手握战友们的捐款泣不成声地说:“部队是我唯一的家,战友是我唯一的亲人。”
捐献157毫升造血干细胞
“部队这所学校,教会了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向文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10年开始,他每年都坚持献血,为素不相识的人送去希望。
2017年8月,向文韬在一次参加无偿献血过程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挽救患有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向文韬爽快地答应了。
(下转第八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