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春兰 刘小滔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花那么多钱办葬礼不如把钱省下来培养小孩,我跟家里人讲好了,以后‘老’了一切从简。”近日,在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陈木冲组召开的屋场恳谈会上,69岁的村民欧迪伟就“身后事”公开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以前一场‘白喜事’要吹吹打打好几天,花费10多万元,现在一般都控制在5席以内,花费不超过2万。”大广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英国介绍。现在,大广村里的传统观念正悄悄改变,“白事”简办、“红事”少办或不办已经成为不少村民的共识。
大广村是三塘镇清廉村居建设示范点之一,在该村的清廉文化宣传栏里,张贴着乡亲们自创的“乡风文明公约”和“清廉公约”,“勤俭节约、廉洁齐家”“厚养薄葬、推行火葬”等被写进公约。“前些年,大广村矛盾纠纷较多,信访举报也多,今年该村主动申请创建清廉村居,以此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实现了零信访。”三塘镇纪委书记罗浦心告诉记者。
在衡南县,各村社区都像大广村一样,清廉村居建设实践正在全面深入推进:冠市镇冠市村建设了清廉文化广场,广场上“树立廉洁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宣传牌格外显眼;车江街道恒星村打造了以廉洁漫画、廉洁故事、廉洁语录、廉洁灯谜为主要元素的“清风长廊”;茶市镇怡海村建立了党建微展厅,典藏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茅市镇九龙村设立“清廉书屋”,并组织开展读书会活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廉文化正如涓涓细流,在衡南大地涵养着清风正气,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