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臻臻
0.05毫米有多宽?大约就是幼儿一根头发的宽度,或者是一盒香烟包装上的薄膜厚度。然而,就是如此细微的宽度,在电子产品精密零件加工领域,分毫之间决定成败与否。胡立朝,就是一个“分毫必争”的人。
“每多预留0.1丝,批量件加工的成本也就更大;反之呢,则容易导致加工异常。”近日,在富士康科技集团衡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胡立朝向记者介绍了精密零件的加工过程。原来,每一个零件从粗坯到成品都需要经过热处理。因为热处理后零件硬度高,刀具下刀量少,刀具损耗大,而热处理前的加工预留量,会直接影响到热处理后的加工时间及刀具成本。
“该预留多少量?用什么工艺来做?这通常需要大量的反复验证计算。”胡立朝在公司负责精密零件的制程工艺评估及加工程序设计,就像车间里的“操盘手”,每一件合格成品的诞生都丝毫马虎不得。
早在多年前,胡立朝便通过对各类热处理前材料变形量及零件类型分析,以及各类型零件的加工参数分析,最终将零件热处理前预留减到了最少(0.05mm~0.15mm),形成标准在全厂推广使用,为公司节约不少成本。
“分毫必争”的背后是胡立朝一颗勤钻研、肯奋斗的“匠心”。入行15余年来,胡立朝扎根车间一线,深耕技术、勇于创新,获得过公司多项创新技能之星荣誉,其研发的“一种快速可视量测中心辅助夹具”“一种虎钳快速定位工装治具”等5项发明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并在公司推广使用。
劳模精神在千千万万劳动者中赓续传承,给予后来者前进的底气和力量。胡立朝的底气来源于自身的拼搏,也少不了榜样的激励。在富士康衡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有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里胡立朝结识了全国劳模刘建兵。刘建兵身上积极向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让胡立朝深受感触,他立志要成为像刘建兵一样的劳模,大力创新,立足岗位作奉献。
2017年7月,胡立朝在一次现场查看零件加工状况时,看到一位工友正在更换加工中心烧结刀把上的刀具。因为原厂自带换刀钳夹紧不方便,且隔热效果不佳,1300℃高温的烧结刀让每一次更换过程都是高温体验。虽然不至于受伤,但是个中滋味非常不好受。胡立朝反复琢磨、多次验证,自主研发了一把既能精准夹持且有效隔热、又能精准测量的钳子,帮助工友解决了这一难题。
自进入公司以来,他以技术革新为己任,深层挖掘,不仅为公司节约了成本1850万元,还大大提升了加工厂的工作效率。他主导将公司各加工工段职能、加工范围、精度等形成完整衔接标准,在厂区推广使用;制定批量件细项加工标准800多项,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