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市场监管领域“九龙治水”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式,机构整合、职能融合、队伍磨合,凸显了市场综合改革的魅力,“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已成为现实。
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与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相比,该规划突出“现代化”的战略定位。市场监管现代化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强化信用监管,推动治理策略现代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既要靠“堵”也要靠“疏”,“堵”是治标之举,“疏”是治本之策。随着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市场监管任务量不断攀升,“人盯人”的监管模式容易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要把“拉车”变成“驾车”,切实发挥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常态化、全覆盖。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加大抽查力度,实行联合惩戒,通过提高失信成本,督促经营者讲诚信、守规矩,引导行业自律。
强化综合监管,推动治理机制现代化。市场监管领域“九龙治水”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式,机构整合、职能融合、队伍磨合凸显了市场综合改革的魅力。“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已成为现实,监管效率高了,企业抱怨少了,政企关系顺了,这是各方乐见其成的事情。然而,由于惯性思维,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价监、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和商务粮食等领域执法还未完全实现“化学融合”,部门联合、跨区联动执法,行纪刑衔接等综合执法机制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强化智慧监管,推动治理手段现代化。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的蓬勃发展不断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手段提升失速,市场监管就会失效。我们推广应用互联网等技术,形成“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督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推行食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产品质量合格证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不断完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建成了电梯、气瓶等信息化平台,让特种设备安全尽在“一屏”掌控中。我们还将推进物联网Ecode码体系建设,建立大数据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强化协同监管,推动治理模式现代化。市场经济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市场监管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各部门协同,促进全社会参与。我们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同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我们推出了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减轻了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影响;我们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协作,形成“以网管网”模式;我们坚持发动群众,通过开展消费维权日、食品安全周、质量安全月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引导合理维权,将“12315”热线打造成群众信赖的消费调解平台和重要的案源收集平台;我们还与媒体携手同行,守住了市场监管舆论阵地。
强化包容监管,推动治理观念现代化。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市场主体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既是发展之策,也是现实之举。我们坚持“放水养鱼”,持续推进“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减环节、简流程、减时限,提供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服务;实行赋“码”保护机制,对企业“无事不扰”;探索“容错”机制,对初创型企业实行“包容期”管理;推行柔性的信用修复“救济”机制,给企业更多纠错机会,通过多措并举,大力营造亲商爱商、便商利商、聚商安商的良好氛围,确保“水多鱼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前,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将以国务院《“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出台为契机,强基固本、依法行政,推动市场治理现代化,以有为的市场监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