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地入吾庐

  ■蔡   英

  近两个月,读了叶嘉莹先生的古诗词赏析系列,体会到古典诗歌的博大与美妙。在叶先生的带领下,我走进古典诗词的高洁世界里,感受到了诗人们对社稷对苍生对宇宙万物深切的关怀。

  从小,我就喜欢古典文学,钟情古典四大名著、《浮生六记》《老残游记》等书,但对稍难的《诗经》《资治通鉴》等书籍,要通过注释才能融会贯通。哪知大学期间,学校取消了语文课,直接上应用文课,我一直深以为憾。叶先生的书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个遗憾,书里都是平时接触不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叶先生的赏析,旁征博引,诗人的生平轶事也随手拈来,讲得深入浅出。先生的赏析不仅含有丰厚的传统文学知识,还通过西方文学理论,将中国传统文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较和衡量,并对中国传统词学与词论作出一种创造性的宏观的反思,以此来促进中国古典诗词的现代性发展,可谓高瞻远瞩。

  读叶先生的书,我胸中常涌动着一种澎湃的激情。叶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贯穿讲课的始终,“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修身理念融入其字里行间。先生倡导的是,不论逆境顺境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她的课之所以感人肺腑,引人入胜,我想是因为她的言传身教。先生经历过不少坎坷苦难,可她克服重重困难,把终生都奉献给了所热爱的古典诗词的研读与教学。先生自言,正是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的智慧,支持她度过了种种忧患与艰难挫折。先生矢志不渝,诲人不倦,把自己得之于古诗词的宝贵体会传给我们,旨在发扬光大。这些书可谓蓄积了先生的品格、智慧与修养,带领我们重返传统文化之源,领悟诗词中的感动。

  叶先生提出“弱德之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儒家的教养,所讲究的不是说打败别人,是说如何持守住自己。读先生的书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心里有很多困惑,不免有些消沉,甚至寝食难安。待我鼓起勇气拿起先生的书,很快就沉浸在古诗词的大美意境中,为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所感染,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所折服,为李白开阔豪迈的气质所倾倒,为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豪健而着迷,心中的乌云渐渐散开。诗人们在坎坷多艰、流离颠沛的环境下,还心忧天下与万千生民,还抱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抱负,我这点挫折实在微不足道,这点困惑也实在不应成为前行的困扰。人生的寒风一阵紧过一阵,没有康健的体质与刚强的毅力,如何抵得住?叶先生通过诗词告诉我,惟有时刻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正义的理想与事业之中,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

  冬夜北风凛冽,灯火书香相伴,室内温暖如春。我坐在火炉边读叶先生的书,细细体会诗词的妙处。这些诗词带着我穿越千百年的时光,同古人一起煮茗品茶,对月抒怀,把酒当歌。那些弱德之美在细微处闪闪发光,那种幽微暗深的情绪感同身受。爱而不求,求而不得,永远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也是人们披荆斩棘的动因。那么多凄美的句子穿越漫长的时光,落在我眼里,仍是那么鲜活生动,那么轻轻一击就震撼了心灵。可以想像,叶先生在阅读这些句子时,是多么惊喜,以至沉迷其中。她将诗词的美一一展示给我们看,将传统文化的营养注入我们的血脉,让正在阅读的我慢慢滋生了底气与骨气,有了精神与希望。

  人生漫长又短暂,美好的事物太多太多,我想一一领略它们的美好。新的一年,我想读更多的书,读那些有益于滋养灵魂的书。一周一本太少了,可以读两本甚至更多。大把大把的光阴流连在书本里,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增长才学,岂不是件极幸福的事情!新的一年,我想更真切地聆听万物生长的声音,感受山川河流的大美,用镜头记录动物植物自由自在的模样。辛弃疾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确实,春风春鸟,秋月秋蝉,自然万物都让人感动。我想观察一朵花从发芽到结果的过程,感受花开的喜悦与凋落的沉寂,感受鸟兽奔跑的力量与飞翔的柔美。此身虽在小宇,此心看遍大宇。我也想用笔记下所思所悟,感受“天地入吾庐”的豪迈与磅礴,探寻更为广阔的生命意义。

  我想,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吃过的苦,都会化为营养融入身体,造就一个人的气质与灵魂。如果还有寒风袭来,我将从容面对。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家人与朋友都站在背后,是我坚强而温暖的靠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桃 花
天地入吾庐
文人桃花梦
肩 膀
雨水洗春容
桃花朵朵迎春开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天地入吾庐 2022-02-20 2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