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史话
许玠:南宋时期“江湖诗派”的骨干成员(上)

  ■封志良

  南宋时期,因为金人入侵,国家偏安于江南一隅,江北大片领土沦陷,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此期间,却有一个以流转在江湖之间的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为主的文人群体,在诗歌创作上逐渐显山露水,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他们身份、地位不一,也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只因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被后人命名为“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是南宋最大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姜夔、刘过、刘克庄、戴复古、乐雷发等。而在当时的常宁,也有一个较为突出的诗人,筑庐于东溪之畔,甘于清贫寂寞的生活,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志趣,以其诗歌的影响力崛起于湘南大地,成为“江湖诗派”的重要骨干成员。他交往的一些朋友也很是让人艳羡。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与他交往密切,并对他非常赏识。因为他的存在,当时南宋很多风头正健的文人,尤其是一些“江湖诗派”的“巨头”,如刘克庄、戴复古、乐雷发等竞相来到常宁,寻景赋诗,互相唱和,为常宁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留下了难能可贵的一笔。这个在历史文献中极少提及,后来归隐常宁,筑庐而居的诗人,就是南宋后期的进士、教育家、“江湖诗人”许玠。


  名宦之后,任职衡州


  许玠,字介之,具体生卒年月已无从考证。他祖籍河南襄邑(今睢县)。其曾祖许翰为南宋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许翰正直不屈,历事三朝,官至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尚书右丞、权门下侍郎。因与王黼、蔡攸等奸相政见不合,屡遭诬陷免官。宋室南渡之时,许玠来到衡州,后迁居常宁,遂落籍于此。

  宋室南渡是指发生在靖康之难中,金国将徽宗、钦宗二帝俘虏而去后,两宋交替之际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从此,赵构为帝,定都杭州,是为南宋。许玠的曾祖许翰也随之南迁,从此,寓居异乡。

  多年之后,许玠跟随其父,为避战乱,来到衡州。青年时代,他就因为聪明好学,而初露端倪。那时候,他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得到当时的名宦推荐,从而辉煌腾达。因此,他多次“游于周必大、杨万里之门”,虽满腹经纶,“论述古今,娓娓道来”,但也一直未能得到录用。周必大和杨万里虽然都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但在那个时代,他们也常常遭受弹劾、罢免。自己尚且不保,未能起用许玠也情有可原。

  后来,许玠闭门不出,苦读经书,中了进士,怀着一腔忠心报国之志,准备大展身手,为南宋王朝作出一番贡献,但也一直未被朝廷启用。这是因为此时的南宋王朝,在金人的进攻下,已然危在旦夕,到了“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地步。生于这样的时代,即便像辛弃疾、陆游那样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人都被闲置,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其宏大的理想,在愤恨中度过,更何况一个普通的进士许玠。

  此时的南宋皇帝为宋理宗。宋理宗虽然在位40年,是时间最长的南宋皇帝。从其庙号就可看出,他非常重视理学,也一直希望使理学成为正统官学。但不幸的是,他就任早期,朝政却一直被权相史弥远把持,长达25年,理学出身的官员也就一直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许玠的出头得感谢湘潭人钟震。钟震授业于朱熹门下,曾筑书院于南岳讲学。理学家真德秀担任潭州(今长沙)知州时,看中了钟震,邀请他主持潭州教育。钟震重德厚才,当时,包括许玠在内的很多湖南名士都欣然前往结识。钟震后被诏授侍读,陪侍帝王读书,并当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

  常宁史志记载:“钟尚书以遗逸荐于朝,补初品官衡州户掾。”也就是说钟震以“遗漏而未用的有才之人”这个理由举荐了许玠,并被朝廷采纳。于是,许玠在衡州谋到了一个官位。在任期间,他勤于工作,也曾做出过一番成绩,甚至还参与过军事谋划,人人皆称其“智略纵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李焘:“囊乏用余钱”的李中丞
陈荐:以矜恤休养当先的河漕总督
许玠:南宋时期“江湖诗派”的骨干成员(上)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许玠:南宋时期“江湖诗派”的骨干成员(上) 2022-02-20 2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