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还有年轻人过了采茶季才外出打工。不少村民每年采茶可创收上万元,还有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去采茶的,年创收也有六七千元。
村里水田不多,但种的糯米黏性好。该村就把糯米作为“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打造,从少量种植发展到400余亩,还发展了50亩稻田禾花鱼养殖,使糯米成了高端绿色生态食品,卖10元1斤,禾花鱼也供不应求。
同时,该村还积极做强新产业。山上竹林密布、竹笋多,去年该村投资180万元新建竹笋加工厂,可以安置20位脱贫户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
有机茶叶、高山糯米、黄牛、黑山羊、稻田禾花鱼和塔山芦花鸡,加上竹笋加工,去年还建成了光伏电站,产业的发展为东江村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达到了23.6万余元。
打造最美东江,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现在,东江村的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在山里,但是山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可以游东江峡谷溯溪探险,可爬青山岭登高远眺,可去铜钟岭赏樱观花,还有罕见的千年红豆杉。”76岁的老党员周月秋建议村里积极发展农旅融合产业。
“东江峡谷游路的防护设施建好了,环形游路直通千年红豆杉树,田园石板游步道修了近2千米,配套的旅游厕所也完工了。”龙秀亮说,村里打算把旅游资源和绿色产业相结合,进而发展民宿和特色农家乐,致富拓宽门路。
“隔壁村民在天堂山景区外卖糍粑,2元一个,最高一天收入2000多元。我们村产糯米,旅游发展了,做糍粑卖也能增收不少呢。”谈起未来,东江村民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