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图 记者 胡亚华) 22日下午4时许,渔政执法员吴灿星将一盏红色的警示灯安装在鱼巢方钢骨架上,才转身驾船缓缓离开。历经3天艰苦作业,一座位于常宁市松柏镇大渔湾码头下游1000米湘江东岸水域的鱼类“人工产房”建好了,鱼儿可以在这里安心“生宝宝”了。眼下正是鱼类集中产卵的时节,为了给鱼类“生儿育女”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渔政执法人员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
当日上午,6名渔政执法人员赶赴常宁市松柏镇大渔湾码头下游1000米附近水域,对制作的人工鱼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棕榈片上布满了白色的鱼卵。“这些白色的鱼卵很可能是鲫鱼、鲤鱼以及边鱼的鱼宝宝。”市渔业渔政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常宁市松柏镇大渔湾码头下游回水湾水域水流平缓,水深4米左右,是“鱼爸鱼妈”嬉戏产籽的理想场所,新建人工鱼巢能够更好地让鱼类躲藏其中,有利于鱼儿产卵和孵化,防止鱼卵受水位起伏的影响。
据了解,精心制作的人工鱼巢共400平方米,通过锚链牵引固定。为了保障鱼类“人工产房”的安全,特地设置了两块红色警示牌,“人工鱼巢设置点”几个大字赫然醒目。此外,还在鱼巢方钢骨架上安装了4盏太阳能警示灯,红灯闪烁,频频眨眼,提醒过往船舶安全航行。人工鱼巢由专门的护鱼员昼夜值守,禁止村民及游客在鱼巢附近水域垂钓,全力保障鱼类安全产卵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