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市人大代表陈红霞建议:~~~
市人大代表曾丽君建议:~~~
市人大代表王建秋建议:~~~
市人大代表陈其芳建议:~~~
去年,在“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评选活动中,衡阳有8个案例入选,入选案例总数名列全省市州第二;省委改革办在衡阳调研时点赞——~~~
~~~系《衡阳市违法建设防控与查处条例》,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施行时间后正式出台并施行
~~~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在“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评选活动中,衡阳有8个案例入选,入选案例总数名列全省市州第二;省委改革办在衡阳调研时点赞——
衡阳改革“风生水起、亮点频现”

  去年以来,我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建设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为目标,加强系统集成、协同推进,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精准发力、精准推进、精准达效的良好态势,为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体两翼”战略实施提供了充沛的改革动能。

  在去年的“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评选活动中,衡阳有8个案例入选。分别是市纪委“四个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建设、衡南县校联体、衡阳县梅花村乡村治理、耒阳市综合行政执法、衡山县萱洲湿地公园“一员两长三平台”、衡东县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祁东县启航留守儿童教育。衡阳入选案例总数名列全省市州第二,充分彰显了衡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改革担当和作为。省委改革办在衡阳调研时,点赞我市改革“风生水起、亮点频现”。

  探索监督全覆盖“衡阳路径”

  ——衡阳市破解四个监督难题大力推进党内监督

  衡阳市出台四个监督文件,破解纪委监督同级党委、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纪检监察干部等四个监督难题,探索监督全覆盖“衡阳路径”。四个监督文件聚焦着力用好“四种形态”、扎紧“制度之笼”、推进“精准监督”等“三个着力”,坚持以党纪法规为准绳、“真刀真枪”式监督、既保证监督者能监督又实现监督者被监督等“三个原则”,实现依纪依规与改革创新相统一、把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高位推动与落实落地相统一等“三个统一”,努力破除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和不会监督的藩篱。

  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建设

  助推“三项制度”全面落地

  ——衡阳市创新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模式

  2017年,衡阳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我省唯一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城市,并于同年完成改革验收。通过平台统一公示载体,实行全过程记录,开展线上监督。将市本级38个行政执法部门2万余条执法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各行政执法部门实行统一的执法标准化流程模板线上操作,实现“三项制度”一网全覆盖,监督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全面履职。2018年以来,通过执法监督平台信息反馈,开展各类专项行动380余次,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7项,组织专项执法检查9次,为执法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创新等重大决策提供了参考。2020年,市本级85%以上的行政执法部门涉及的行政复议申请为零。

  城乡义务教育

  一体化发展的县域实践

  ——衡南县实施“三三五工程”推进城乡“校联体”改革

  2019年7月以来,衡南县实施“三三五工程”,搭建“三个平台”,即:撤销乡镇中心学校改设联合学校这一组织平台,打造教学教管“一张网”的信息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育平台;坚持“三个优先”,即:投入优先保障、人才优先配备、待遇优先落实;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学校建设、统一登台授课、统一教师调配、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教学教研,全力推进城乡校联体改革,逐步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实现了学校专职管理人员、代课教师及大班额的清零,解决了“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获得感。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探索改革振兴新模式

  近年来,衡阳县梅花村坚持深化改革,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分区生产经营,塑造“梅花”品牌;创新土地流转,盘活“梅花”资源;多个渠道引水,壮大“梅花”资本;激励文明善举,丰富“梅花”内涵;建设宜居环境,提升“梅花”颜值;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梅花”力量。如今的梅花村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加富裕,得到了省委副书记乌兰的批示肯定,先后获得了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支队伍管   一把尺子量

  ——耒阳市积极探索跨领域、跨部门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按照中央编办确定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个城市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耒阳市坚持以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钥匙”,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构建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跨领域、跨部门大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彻底改变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提升了执法效率、提升了执法权威、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增强了政府治理能力,发挥了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领作用。

  绿水绕青山   候鸟变“留鸟”

  ——衡山县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探索农村面源污染治理“123模式”

  衡山县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省唯一一家以湘江干流为主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该园以推进“湘江一号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一员两长三平台”的“123模式”。“一员”:巡护员,“两长”:“官方河长”和“民间河长”,“三平台”:多维度管理平台、交互式信息平台和全覆盖宣传平台。经过5年的探索治理,该园范围内的主体水质多断面、多时段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常年维持在Ⅲ类标准以上。生态多样性得到恢复和发展。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周边生态旅游,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扶贫产业

  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衡东县推行“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产业扶贫新模式

  受“三湾改编”的“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和省委“1+5”文件精神启示,衡东县找到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即把“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让扶贫党支部成为扶贫产业的“主心骨”。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贫困户”“党支部+龙头公司(或工业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三种模式,新建、优化、调整党支部,较好地实现了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目标,促进了扶贫产业的良性发展,有机衔接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模式,培育了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

  让关爱更有力量

  让教育更有温度

  ——祁东县启航学校创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

  启航学校位于祁东县西部偏远乡镇,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86.9%。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上,学校着力探索了一条艺术教育的新路径。通过打响留守儿童合唱团品牌,带动了其他特色教育活动的发展;通过整合帮扶资源,吸引大量爱心人士加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通过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接受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探索汇聚了社会的爱心力量,在孩子心中播下了快乐的种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梦想的舞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尽快启动耒云快速干线建设
加强县(市)区电梯安全运行管理
加大补贴,让更多农民使用无人机打农药
精细管建人行道 提升城市品质
衡阳改革“风生水起、亮点频现”
我市一地方性法规 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市人力资源考试院揭牌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衡阳改革“风生水起、亮点频现” 2021-01-22 2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