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海强
“对使用无人机打农药的农民,按面积进行补贴,促使更多的种粮农民使用无人机打农药。”市人大代表、衡阳县栏垅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建秋建议。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特别是农药的使用成本剧增,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此,我市引导一些种粮合作社或者一些种粮大户购买无人机打农药,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打农药,无人机打农药好处很多。一是环保。无人机打农药,药水通过喷杆上的喷嘴,形成雾滴,洒向农田,用药量很少,每亩用药量不到1公斤,而人工打农药,每亩用药达30公斤以上,大大减少了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的污染,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安全。人工打农药,人要背着打农药的机器,药水难免会溅到人身上。人还要边打药水边在田里行走,漂浮在空气中的药水通过嘴巴、鼻子、眼睛、皮肤而危害人体。现实中每年都有人工打农药引发的中毒事件,高温天气下人工打农药更容易中毒。无人机打农药,除了给无人机装药水时人工接触一下农药瓶外,打药时,人不接触农药,几乎没有危害,避免了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三是高效。人工打农药,一个人一天只能打12—15亩,无人机平均每天可以打150亩左右,是人工打农药的10—15倍。
为了促使农民使用无人机打农药,中央财政和县级财政对购买无人机的农民实行补贴制度,而我省和我市财政目前没有补贴。但在广东省及其一些市已经对此进行补贴。
王建秋代表说,目前主要是种粮大户(30亩以上)在使用无人机打农药,而种粮小户(10亩以下)则很少使用。种粮小户在我市种粮总面积中还占有较大份额,他们有着使用无人机打农药的强烈需求。促使这部分群体使用无人机打农药,对于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环保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市财政对无人机实行作业补贴,按面积补贴给无人机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