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 凯
平坦宽阔的道路、林立整齐的路灯、标准的环卫设施,这静谧的小山村,正是市城管执法局扶贫点——祁东县玉合街道青山村。
青山村位于祁东县西部,几年前仅有一条盘山土路与外界相连。全村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交通闭塞、偏僻落后、贫穷脏乱,‘有女莫嫁青山村’,这是当年我们村的真实写照。”村民周定田回忆。
2015年10月,市城管执法局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青山村,拉开了青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序幕。扶贫工作队只用了5年时间,就把青山村从“有女莫嫁青山村”蜕变成青山绿水的“最美村庄”。
狠抓基础设施,因户施策定点帮扶
5年以来,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入驻以来,工作队会同村支两委共同制订了青山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包括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开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旅游休闲项目,加强村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市城管执法局先后投入资金110余万元,用于改善青山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组道路2.8公里,全村组组通水泥路;积极协调申请市、县两级有关部门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为青山村进行农网改造;积极开展劝学助学活动,制定“学生激励计划”;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厕所革命”。此外,驻村工作队会同村支两委,从全村46个建档立卡户中挑选出15个特困户,因户派人,定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特困户邱新华只有小学文化,又是四级伤残,全家5口人靠2亩水田和打临工维持生计,全家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在扶贫攻坚“五联五保”活动中,该局党委书记、局长谢茂文与邱新华结成帮扶对子。城管执法局为邱新华提供了8000元产业帮扶资金,发展水产养殖,而后扩大到养牛、养鸡、养鸭,还承包了20多亩水田种优质稻。2018年,邱新华家年纯收入达8万余元,顺利摘下“贫困帽”,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坚持脱贫标准,推行整体致富策略
驻村工作队先后围绕“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教育扶贫、产业帮扶、医疗保障”等方面,组织“回头看”,及时查找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以走访调研方式,广泛开展“五联五促”活动,通过走访贫困户、实地查看项目,帮助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扶贫帮扶工作落实。
驻村工作队员还积极为贫困户宣传政策、申请产业帮扶项目资金,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致富路子,鼓励他们发展生产、增加家庭收入,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困难。工作之余,队员们还积极帮助贫困户干农活、送医、问药。此外,城管执法局机关通过开展消费扶贫,组织单位食堂和干部职工购买村民肉类、禽蛋、水果,2019年累计购买青山村14.5万余元农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37人已实现全部脱贫。青山村先后被祁东县评为“最美村庄”“农村环境整治先进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市城管执法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连续2年被市、县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队长欧阳国君、队员彭胜涛被评为驻村帮扶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