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11月18日,省政协举行湖南省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授牌仪式。我市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刘晓琼委员工作室、吴湘军委员工作室、尹冬英委员工作室、许素珍委员工作室、凌奉云委员工作室、人民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陈好娥委员工作室、龙斌委员工作室、雷飞燕委员工作室等10个委员工作室被正式授予“省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授牌仪式前,衡阳市政协还就委员工作室建设情况做经验交流发言。这是对衡阳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高度肯定。
湖南首次开展
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评选
委员工作室是政协委员收集民意、服务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是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各市、县政协加快建设委员工作室,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载体、建出特色,让履职新平台活起来、实起来。并通过探索开展线上“云端”委员工作室与线下委员工作室联动履职,打通了委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印发的《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工作室建设的意见》,对委员工作室的主要职责、工作重点和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上台阶、创品牌、见成效,更好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今年8月,省政协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荐湖南省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方案》,决定在全省政协系统推荐一批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
据了解,这是湖南首次开展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评选,省、市、县三级共有100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入选,其中衡阳有10个委员工作室榜上有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101个委员工作室
遍布全市各地“听民声、解民忧”
2014年以来,市政协坚持把创建委员工作室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创新举措和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经过六年的探索实践,加强了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服务,延伸了委员履职触角,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打造了政协工作亮点,扩大了政协组织影响。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01个委员工作室(市直51个,县(市)区政协50个),既设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也设在各级学校、各类公司,还设在乡镇街道、社区,遍布全市各个党派、各个界别、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自创建以来,各委员工作室紧紧围绕“听民声、解民忧、促和谐”的定位,规范运行,积极履职,通过开展接访、召开民情恳谈会、送知识、送法律、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积极发挥所在界别和团体的优势,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等活动,让一大批群众从中受助受益。
百姓感受到
“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此次获评省示范性的委员工作室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设立在社区居委会,将心理疏导引入法律服务中,妥善解决邻里纠纷,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刘晓琼委员工作室联合衡阳爱尔眼科医院医疗队,义务开展2000余场防盲筛查,免费为37000余名群众进行眼睛普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活动近600场,并为我市近18万中小学生建立视力发育档案;
尹冬英委员工作室广泛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撰写社情民意、微建议110多条,优秀提案12件,调研报告16篇,提交的“保护摩崖石刻” “改造太阳广场”“设立信号塔”等多个优秀提案被采纳落实,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相关事迹入选浙江大学教学案例;
吴湘军委员工作室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通过委托帮扶、拓展产业链等方式,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并长期开展爱心助学爱心助残活动。
……
据不完全统计,自创建以来,全市委员工作室共接待群众18000多人次,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3300多条,形成社情民意信息880多条,向群众讲解政策、解答疑问、提供咨询近320场次,赴基层社区送医疗、科技、文化等服务80多批次,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得到了解决,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