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唐海强) 11月20日下午,“‘请人民阅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全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成就专场召开。市委组织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市民政局负责人向各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全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历史欠账较多、基础比较薄弱的局面,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该项工作作为今年基层党建“一号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动。以非常的力度与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迅速掀起后发赶超的强大攻势,坚决打赢打好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攻坚战、整体战、主动战、歼灭战。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市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上打了一个翻身仗,基层公共服务实现了“大变样”。现在全市绝大多数村(社区)能够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全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跨入了全省第一方阵,基层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平台建设由“参差不齐”变“达标提质”。全市2767个村(社区)服务平台面积基本达到300㎡以上,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全部建设到位,其中,达到600㎡以上的有673个,中心城区149个社区全部达到600㎡以上、平均面积由原来的265㎡提升至825㎡。
——平台管理由“杂乱差”变“净齐好”。各村级服务平台标识标牌清晰统一,功能布局规范有序,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中心等集中发挥作用,邮政、金融、电商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凸显,牌子少了、功能多了,关门少了、服务多了,上访少了、笑脸多了,群众变得更加愿来、常来、乐来。
——平台办事由“拖难慢”变“一次就好”。全市共选拔培育了5950名村级年轻后备干部,服务力量配得更齐更强,以“一件事一次办”为抓手,全面铺开帮代办服务、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群众办事从“线下”走向“线上”,37项“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事项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异地受理、属地办理”,下沉村(社区)的44项高频民生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一次办好”,提速80%以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办件量从0飙升至21741件,进“一扇门”能办“多样事”,群众满意率达到99.9%,衡阳营商环境指数在全国名列第80位,较去年上升了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