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系统治理推动乡村换新颜

  ■刘浪  (作者系石鼓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坚持“做大做强、示范引导”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石鼓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施策,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开创了“农业精、农村美、农民富”新时代乡村治理格局。主要做法是:

  一、培育产业,让农业精起来。一是打造了一批旅游景点。紧扣衡阳市近郊旅游新高地目标,精心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全市率先打造乡村旅游环线,率先开通乡村旅游公交,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休闲旅游企业抱团发展,形成整体效应。出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成功开发了灵官庙玩乐集聚区、香樟苑、远翔农庄等热点网红打卡项目。二是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紧扣“一区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目标,充分利用辖区内湖南省环境生物学院和市蔬菜研究所技术优势,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全区绿色蔬菜种植达1.5万亩,特色水果种植达3800亩,特色养殖达4200亩,创建“三品一标”33个。三是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坚持“做大做强、示范引导”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近三年来,共整合区级涉农资金3400余万元,为农业企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

  二、整治环境,让乡村美起来。一是畅通了路。近年来,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35公里,油化农村公路500公里,“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的农村道路户户通目标基本实现。二是改好了房。全面实施农村居民住房提质改造工程,实现“村村覆盖、应改尽改”。对长期废弃且无法使用的空心房一律拆除,对有价值的空心房由村级集体统筹改造。三是净化了水。结合“河长制”、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完成雁栖湖截污项目和蒸水入湘江口溢流点改造施工,新建了角山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小微湿地治污处理系统,尤其是利民村、三星村实施水塘生态修复工程,水塘实现了清澈见底。四是管住了脏。积极推行农村公共区域环卫市场化改革,由保洁公司负责保洁农村公共区域,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服务。按照“先处理,再分类”的原则清理垃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多了,农村人居环境正悄然改变。五是整治了乱。大力开展平安乡村建设,“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全面覆盖,“一村一辅警”100%配齐,近两年全区农村盗抢发案率均为零。加快编制村庄规划,严控乱搭乱建,严管违法用地,坚决做到违章建筑100%拆除到位、违法用地100%复垦复绿。

  三、综合施策,让农民富起来。一是集体经济在壮大。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目标,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二是精准扶贫见成效。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完成了885户2339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三是公共服务大提质。广泛开展村规民约建设,充分发挥其传承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潜移默化作用,每年评选推介一批优秀村规民约民主管理成果,2019年灵官庙村村规民约荣获了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如今,石鼓区的文化“庄稼”已扎根大地,老百姓的“精神粮仓”日益丰满。

  四、共建共治,让全民动起来。一是党政主导。严格落实“政府主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区级领导带队包村、镇街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机制,形成分级抓乡村治理的好局面。二是群众主体。利用创文创卫这个契机,充分发挥“衡阳群众”作用,逐村逐组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动员会、户主代表会,打消村民思想顾虑。各村组在制定整治规划、具体实施、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上,全过程听取群众意见的建议。三是党员带动。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党员在环境卫生、矛盾调处、产业振兴、移风易俗等方面作表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以系统治理推动乡村换新颜
群音荟萃
积极推进公益诉讼 服务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我市检察信息化助力办案的保障方式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以系统治理推动乡村换新颜 2020-10-16 2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