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阳县城驱车半个小时,便抵达夏明翰的故居——洪市镇礼梓村余家组夏家大院。如今,夏家大院已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一栋典型的四合院式湘南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土墙瓦顶,现存房屋20余间。
据夏明翰故居的工作人员介绍:夏明翰一家共有五位烈士,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如今,夏家的后人继承了祖辈的精神遗产,或在农村,或在城市,勤恳做事,谦虚做人,坚守着对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衡阳历史》一书记载:从1919年在衡阳组织罢课配合“五四”运动,到后来在湖南组织开展工人、农民运动、武装斗争,夏明翰始终走在队伍前列,发动家人参与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夏明翰参与发动秋收起义,经组织同意,他派弟弟夏明霹到衡阳,弟弟夏明震到郴州,妹妹夏明衡到衡山,组织武装起义。
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组织调到湖北工作,后被叛徒出卖,遭敌人逮捕。同年3月20日,在汉口余记里刑场慷慨就义,年仅28岁。临刑前,他大义凛然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西渡镇夏明翰广场,一座高达9米的夏明翰烈士塑像醒目地屹立在广场中央,接受着来往群众的瞻仰与缅怀。“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夏明翰始终活在我们心中。”在许多群众眼里,这座身着长袍、手执书卷、凝视远方的烈士塑像就是夏明翰不惧敌人、忠诚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写照。
就在夏明翰牺牲后的第二天,领导湘南起义的夏明震在郴州反革命暴乱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
在夏明翰、夏明震牺牲前一个月,衡阳游击斗争领导人夏明霹被反革命武装逮捕,英勇牺牲,时年不足20岁。
1928年6月,作为湘南妇女运动领袖的夏明衡被反革命武装逮捕,从容就义,年仅26岁。
夏明翰的亲外甥邬依庄继承了先辈遗志,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军某部任指导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年仅19岁。
“一门五烈士”,夏家的后人为之自豪,也以此自勉。夏忠荣的爷爷和夏明翰是堂兄弟。夏忠荣回忆道,家里长辈常常教导后辈,“明翰他们都是为穷人办好事牺牲的,夏家的后人要听共产党的话,要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奋斗。”
如今夏家的后人遍布大江南北,有的在衡阳县礼梓村做农民,守护着夏明翰故居;有的在城市做建筑工人,辛勤工作付出汗水;有的在政府机关,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而夏明翰的女儿夏芸,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一直在矿产类企业做普通职员,育有三子一女,有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有在企业工作的。
夏芸的次子张小谦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要求所有子女都勤恳做事、谦虚做人,自己很小就从外祖母和母亲口里知道了外祖父的事情,作为夏家的后人,要接过接力棒,忠诚于党,继续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