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600分以上51人;一本上线596人(含艺术生),比去年增加57人;二本上线962人(含艺术生);中美课程实验班17位同学考入世界50强大学……衡阳市一中新的领导班子自去年下学期走马上任以后,校长王小蒋、党委书记李春辉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默默耕耘,辛勤付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业绩喜人,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上任伊始,王小蒋在教师会上便推心置腹地和老师们谈起了教育之道:教育是一份职责,是一种事业,是一门艺术。选择了教师这门神圣职业,就要守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教师绝不能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只有静下心来做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市一中作为衡阳教育的一张名片,必须坚持做安静、务实、高效的教育。市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其前身是船山书院,创办130多年来,无论校园如何变迁,她一直处在雁城“创新的前沿”,船山先生当年提出的“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办学思想至今仍是学校的办学灵魂。我们一定要坚守这个灵魂,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近一年来,市一中人把握了这个“道”,守住了这个“魂”,静心做教育,创新谱新篇。
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激发教师教育情怀
学校创新党建工作,用党的教育方针统领全局,用党心引民心、树信心、塑红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创新内部督导机制,被省教育厅连续三年授予湖南省示范高中网络督导评估优秀学校荣誉称号,在衡阳稳居前列。
学校坚持文化强校,以厚重、博大的船山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以优雅的环境文化和丰富的德育活动、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心灵。以终身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坚持做安静、务实、高效的教育。自2018年11月起,学校狠抓就寝纪律、校园卫生、学生手机、跑操四项整治活动,校长、书记亲自带头,深入一线,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学生处管理人员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天候值班。通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校风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宿舍更安静了,教室更干净了,带手机进校的人少了,跑操更整齐了,校园更美了,校风、教风、学风更正了,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学校风清气正,教师满怀豪情。大家心往一处使,静心做教育,一心为学生。积极践行“教育即是服务”的理念,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班主任老师就赶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1点以后才休息。被衡阳媒体誉为“最美教师”的华先俊老师把教育事业看成是生命的全部,在全体师生的眼中他就是“拼命三郎”,就是“孺子牛”。刘华生老师在校工作20多年,今年他要退休了,但感受学校良好氛围,申请继续留校作贡献。他怕年老跟不上学生晨跑,自费买了一辆小单车,只为追上跑步的学生。他屡屡接手后进班级,却总是微笑面对,用心耕耘,扭转乾坤。退休教师周畏三常年资助高三贫困学子,数十年不间断……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有教育情怀、对教育矢志不渝的优秀教师,市一中这所百年名校才永远都是我市教育的“常青树”。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挖掘培养高端人才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办学百年,承夫子之精神,历久弥新。近年来贵校借新校搬迁之契机,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发展,为我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材……”这是2018年12月12日市一中创新教育发展中心成立时北京大学招生办给该校发来的一封贺信。
成立创新教育发展中心是新任领导班子教育创新一大举措。面对新高考,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创新,为打造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人才梯队建设作出重大改变。成立当天,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纷纷到场祝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0余所著名高校发来贺电。校长王小蒋亲任中心领导小组组长,中心建立了专业的教练队伍,拥有曹黔辉、张湖生、罗政等金牌教练,并聘请了省内外著名奥赛教练担任外聘教练。中心成立专门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通过奥赛、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等途径向双一流大学输送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输送生力军。中心成立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数十所著名高校教授纷纷来校讲学。
在2018年全国奥赛竞赛中,市一中罗睿谦、邹旺均同学分别获全国数学、生物奥赛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全市之首。全国二等奖及三等奖获得人数达全市三分之二,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2018年科技竞赛中,罗彬瑞、王余嘉同学获全国二、三等奖。市教育局高度肯定市一中的创新举措并明确学校为创新教育试点单位,允许其在招生、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先行先试,待经验成熟后,在全市部分省示范性高中全面推广。
创新学科特色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高考市一中洪紫嫣、刘齐耀、胡樱之三位同学以130分的高分进入湖南省语文单科前万分之一,单科高分人数列全省第三名;语文、政治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组;九位教师荣获衡阳市十佳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这是该校推行特色学科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该校致力于特色学科建设,学校在落实学科组教学常规活动、打造学科组的精品教研活动的同时,致力特色学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一中特色,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影响力的学科组。充分发挥学科组的带头作用,建设精品校本教材,开展精品教研活动,建设精品课程,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和特色化发展。
学校特别注重特色学科建设辐射作用。近年来,学校通过校本培训、远程培训、实地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了一大批教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自2015年以来,学校已经先后承担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信息技术、选课走班教学、送培到县等多个项目的培训任务,每年组织承担各级培训任务10余场次,来校参加现场培训的学员已超过一万人,目前学校成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学校。
学校不仅抓好文化学科特色建设,更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建有全市最好的心理辅导站,开设学生心理专题讲座。先后邀请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十多家著名高校的专家来校进行科技、人文、生涯规划、学考、高考辅导讲座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校每年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数学节、英语节盛况空前。体艺特长生专业上线率均在90%以上。学校女足获得2018年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女子甲组冠军,2019年全国冠军赛第七名。近几年,学校先后有6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其中21名女足队员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并具备高水平运动员保送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