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6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子说了什么之》 ——
老子只是讲了真话
  ■李德元

  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

  春秋战国时代,在氏族国家体制崩溃之后,以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来构建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各路社会精英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和墨家主张举贤用能。儒家认为:“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尚书·吕刑》),墨家认为:“夫尚贤,政之本也”(《尚贤上》)。也就是说,国家政治的根本在于尚贤举能。只要选择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尚贤上》),协助国君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就有了保证,社稷也就能祥和安泰。对于儒家、墨家的主张,法家坚决反对。其理由林林总总,列二三以示其意。一曰,治国不需要所谓的贤者。只要“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归一者,简之至;准法者,易之极。如此则顽嚚聋瞽,可与察慧聪明同其治也 ”(《尹文子》),意思就是,只要国家有完备的法律,且严格依法办事,治理国家就相当容易了。就是那些顽劣、愚蠢、耳聋、眼瞎的人,也可以像贤明、智慧、耳聪、目明的人一样,治理国家;二曰,若依靠贤人治国,国家没有固定的法度,其治理则没有持续性。“若使遭贤则治,遭愚则乱,是治乱属于贤愚,不系于礼乐”(《尹文子》);“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者亦不为桀纣。抱法则治,背法则乱。背法而待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韩非子·难势》);三曰,人在其位,能不能有所作为,不在于其贤德,而在于其权势地位。故“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韩非子·难势》)。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可见老子也不赞成尚贤。但老子反对的似乎不是贤者本身,而只是不接受因尚贤而引起的民争。

  老子凭什么说尚贤必引起民争呢?这须从尚贤的主张中去找答案。墨子的尚贤有两层意思。一是为君选臣。“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墨子·尚贤中》);二是为国选君。“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尚同上》)

  老子所说:“不尚贤,使民不争。”是针对为君选臣说的,还是针对为国选君说的呢?只有先搞清楚了这一点,才能知道老子的思想动机,才能理解老子的意思。若老子“不尚贤”,所反对的是为君选臣,那就是门户之见;若反对是为国选君,那老子只是讲了真话。

  为君选臣也会引起竞争,这是毫无疑议的。按墨子的意思,选贤不问出身,“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意味着打开了一条社会上升通道,必然引人蜂拥而至,故争也;被选上之后,则“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然名、利、权乃人之所欲,其求者多,用者少,故争也;被选上之后,并不是终身制,“不肖之徒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如果选上之后,做的不好,没有业绩,不但高爵、高薪、高位没有了,还要发配去做苦役,一落千丈。为了保住其既得利益,就得争宠于朝,结党于朋,故争也。但这种争,只是体制内的名利之争,并不是遍及朝野的民众之争。老子所说的“使民不争”,应该指的是遍及朝野的民众之争,而不是体制内的名利之争。故老子“不尚贤”,所反对的应该不是为君选臣,而是为国选君。

  举国选君必会引发民众之争,这是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不言而喻的事实。

  在远古,当猿类社会进入人类社会之后,其首领的产生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猿类社会遵循动物法则,强者为王,首领是靠暴力打出来的。人类社会远比猿类社会复杂,力量不再是强者的唯一标准,首领的产生不能靠简单的打斗来决定,而需要社会成员的认同。这种认同,以古代语言之就是尚贤,以现代语言之就是民主。当然,对于远古原始的民主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运作,我们不得而知。在原始社会之初,民智尚未开发,其时成员对首领的认同可能十分简单,只要他稍有一技之能,能够让部落成员活得好一点,就能得到部落成员的认同。这种一技之能或许是他发明了一种新的采摘方法,或许是他开辟了一条新的迁徙路线,或许是在某一次迁徙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文明的积累,民智的开发,简单的与众不同已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综合考量智慧、勇气、意志、爱心、沟通能力、凝聚力等等诸多因素,领导人的选拔也就越来越复杂。但这些选项中多是主观印象,一人能不能成为首领全在部落成员的好感。于是,现代民主中的一些毛病,那个时候似乎都有了。《诗经·书》有云:“媚于庶人”“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冬日则为之饘粥,夏日则与之瓜麮,以偷取少顷之誉焉”(《荀子·国富篇》。可见,古人为了争取民意,其笼络人心的作法,与现代某欧洲国家总理候选人,承诺当选后全国水电费免费是一样的。由于“垂事养民”,使民主背离了部落的根本利益,由于“媚于庶人”,使被举之人关系胜于德才。结果选出来或许不是杰出的领袖,而是投机钻营的宵小之徒。而这些宵小之徒又不足以领导部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必有强人出来与之对抗。其抗争的具体情形,是不是也像现代国家一样,民众分裂成很多派,相互攻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原始民主引起了民争,其制度本身又不能解决,进而危及了原始人类的生存。于是,人类社会权利的分配方式又回到了动物世界,强者为王。所不同的是,动物世界的强者是个体,而人类社会的强者是一群人组织起来的国家机器。

  往事越千年,民主已被公认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历史潮流。自人类社会重新选择即民主制度以来,人类社会的文明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回望人类社会实行民主的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似乎现代民主,也不过是原始丛林民主的旧瓶装新酒而已。虽然,现代民主在限制权力作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在少数一些国家比如北欧国家的治理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全球范围内,似乎尚未从根本上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希望。在这种社会游戏中,人们所看到的似乎是没完没了的为反对而反对;是政客之间为选票,置基本民生而不顾的相互攻讦;是为了争取选票而“垂事养民”,把国家根本利益当作儿戏的政治许诺。现代民主能不能引导人类走向至善,还有待历史的证明。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全民选君式的民主,必然引起民争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现代民主是否重蹈原始丛林中的覆辙,而使人类权利的分配再一次回到动物世界,也只能等待历史的证明。

  而现在可以证明的是,老子所讲的“不尚贤,使民不争”是历史性的真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老子只是讲了真话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泰山是一粒尘埃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老子只是讲了真话 2019-06-15 2 2019年06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