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之春:
文武兼备的洋务思想家
  王之春(1842—1906年),字爵棠、芍棠,号芍唐居士、椒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县(今衡南县泉溪镇狮子坪)人。幼年时父母双亡,靠祖母含辛茹苦地将其抚养成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放弃了科举之途,后投身曾国藩幕府,并成为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人才。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王之春义愤填膺。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根据当时民间流传的一部爱国主义信史——《英夷入寇记》改编,刊印了《防海纪略》一书,在思想界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正式宣布吞并琉球,威胁我国的东部海疆。王之春马不停蹄往返30余日,考察长崎、横滨,熟悉了沿海一带的地理,颇有所得。归国后,他向朝廷上“万言书,陈夷务,自请带锐师规复中山”,并将赴日查探的见闻和所得编印成册,定名《谈瀛录》刊刻出版,对后世影响颇深。

  王之春是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思想家、干将之才、开明的大臣,曾多次向朝廷上书要求结合本国裹足不前的现实,办工厂,兴科学,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势在必行。提出“西学者,非仅西人之学也”,对洋务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19世纪90年代,出使俄国回来的王之春进一步提出了其变革思想,并向朝廷上书自强新政八条:一铁路、二军制、三变通科学、四造就人才、五筹款项、六重工商、七矿务、八交涉。

  1903年,王之春作为清廷重臣,返乡静居。1906年病逝,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特别是他刊印的《船山先生年谱》被后世学者誉为“信史”。

  (记者胡建军根据市志办提供的资料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中国对联里的爱国情怀
文武兼备的洋务思想家
沉于乐者洽于忧
实践哲学的中国范式
但愿罗衣拂 无使素尘弥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文武兼备的洋务思想家 2019-04-30 2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