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2月17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忧天” “自扰”辩
>>>文化视点
  >>>文化视点

  ■周运动

  笔者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常常因为担心多,操心重被好友戏谑“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我说,忧天和自扰,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一般人还做不到呢,把我们应急管理人称作“杞人”和“庸人”那是过奖了。 

  古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多次迁徙流亡,最初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国祚断断续续延绵了1500多年,直到公元前445年,亡于楚国。杞国多经磨难而造成了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同时,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恐惧是真实存在的。据《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意思是: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大火连烧三个月。故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知道了杞人的苦难历史,你还认为其忧天是无来由无根据吗?

  庸通用,中庸就是持之以恒的人生成功之学。古庸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个横跨长江至汉水的地域辽阔的大国,建都上庸,名曰方城,存国1700多年。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严重灾荒,庸国想趁机获得进入中原的机会,发兵东进。楚庄王随即联合巴国和秦国,前后夹击,最终灭亡了庸国,即是历史上有名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据《古代战事考》“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说明庸人尚武善战,是当时秦楚极为忌殚的战略对手。自古以来未有不亡之国,如果仅以此来贬损庸人,说庸国人自己作死,自取灭亡,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杞国和庸国都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虽然皆为楚国所灭,但是富有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杞人和庸人并没有消亡,而是融入了楚国各地,楚国也因并杞庸而后崛起,“唯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其中的楚才当然也包括杞地和庸地之人。

  随着中华民族的深度融合,杞人和庸人早已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早已化为中国人的骨血精髓,被后人不断传承和发扬。无数志士仁人把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发挥得淋漓尽致。

  忧天是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自扰是方法论,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自觉。西汉大文学家匡衡为什么要凿壁偷光?东晋名将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工农红军为什么要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自扰就是为了摆脱安逸与懒惰自己跟自过不去,以图自知自觉、自警自醒、自砺自强。人不自扰必然走向自醉自迷、自暴自弃、自生自灭。

  忧当其忧,不避其忧,小不忧则成大忧,终成祸患;扰当其扰,不烦其扰,小不扰则成大扰,自不扰必被他扰,终陷困扰。我们应以杞人的忧天精神把工作的重点、难点想细一点、深一点、远一点;以庸人的自扰意识大刀阔斧地扫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忧天为剑,以自扰为犁,为实现和谐新衡阳作出更大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上古社会的“堕落”(上)
联墨双修 应追求笔墨精神
为“忧天” “自扰”辩
“为虎作伥”原出自南岳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为“忧天” “自扰”辩 2019-02-17 2 2019年02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