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市委党校副校长)
推进明察暗访常态化,从严从快查处作风建设方面的案件,以作风建设新常态规范党员干部忠诚行为。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忠诚就是要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事业,在任何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大风大浪,始终毫不动摇地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
一、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
古往今来,忠诚是考量人们道德的基本要求。忠诚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美德,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在中共历史上,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就不会有江姐在渣滓洞牢房绣出的五星红旗,就没有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我们党才能凝聚起一大批有着远大理想、勇于吃苦、特别能战斗、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才能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才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打败国民党,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
二、忠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忠诚的根基是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坚持理想信念,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政治定力,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共产党员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三、忠诚要求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最科学的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原则,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现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
四、人心向背决定存亡,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
一是用忠诚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向全党发出“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的党建政绩之问。各级党委只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牢固树立党建政绩观念,才能把从严治党的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持不懈地抓好管党治党工作,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大力量。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二是用忠诚规范行为。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应持续加大对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问责问效,推进明察暗访常态化,从严从快查处作风建设方面的案件,以作风建设新常态规范党员干部忠诚行为。三是用忠诚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党员干部应按照有关要求,把“身”“心”沉到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农村基层一线,在一线宣传路线方针政策、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政策措施、落实目标任务、调处矛盾纠纷,以对事业忠诚的精神,以“事业凝聚人心”的理念,永葆干事创业的高昂激情;以想干事的激情、敢干事的气概、干成事的韧劲勇敢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事业的忠诚,用忠诚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