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邓勇(右一)正在给村民宣讲党建扶贫政策
图片说明:扶贫小组入户走访贫困家庭
■文/图 本报记者 吴 帅 通讯员 钱 辉 王 翊
秋日的暖阳里,常宁市庙前镇春和村的几个贫困户村民早早来到鸭舍旁,即将开始一天的工作。过去的他们“挣钱无门路,求职无去处”,现在他们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带领下,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过上了科学养殖、统一经营、统一分红的好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像他们这样的脱贫故事,只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精准扶贫春和村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自今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启动常宁市庙前镇春和村帮扶工作,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并组建派驻村帮扶工作队,主动承担春和村18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49人的脱贫帮扶工作,预计2018年年底将实现全村脱贫。
近一年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结合自身优势,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深入开展“党建扶贫+产业兴村+入户走访”的精准帮扶举措,走出一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不动产”之路。
党建帮扶
增强脱贫内动力
“村部旁边这些老旧的土胚危房我们准备拆掉,将要建设一个集文化、宣传、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村文化广场,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春和村村部前坪,在绿树掩映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邓勇正描绘着未来春和村的一片发展蓝图。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高度重视,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周密的安排部署。中心领导班子多次深入调研、指导,不断夯实措施,狠抓落实,创新机制;并组成帮扶小组,各自结对帮扶对象,实地了解核对贫困户家底家情,查看生产、生活、子女就业、住房等情况,并针对性地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找准良策,增强脱贫内动力。
今年7月1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扶贫小组在春和村开展主题党建日活动,慰问贫困户。同时,扶贫小组负责人主动联系庙前镇党委、联村干部探讨帮扶措施、产业发展规划。扶贫小组通过“党建+扶贫”模式,发挥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激发春和村党员活力,并组织党员对春和村开展入户调研。目前共完成2014—2018年村级扶贫台账及一户一册资料,清查清退四类对象4户20人,有效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同时,在村部设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公示栏,深入开展党群活动、宣传学习党建扶贫工作。
产业扶贫
打响脱贫攻坚战
春和村位于庙前镇以北,与罗桥镇石盘村相邻,有农田1900多亩,林地2600多亩。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近年来,该村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剩余老幼病残及儿童留守在家,耕地被大面积闲置,村民收入逐年下降,贫困人口持续上升。
“春和村的条件比想象中的要好一些。”谈起对春和村的感受,邓勇说:“现在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都是老人、孩子和贫困户,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村里也没有任何的企业,去年的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
为尽快帮助春和村脱贫,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脱贫攻坚、产业帮扶、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目前,村里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我们整合各方扶贫资金,利用合作社,发展种养产业,村里所有的贫困户全部参与,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分红。”邓勇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养殖的4万羽鸭子正在分批出栏,预计年收入达到5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400元。
目前,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努力下,已争取落实项目资金近百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项,春和村的面貌即将发生根本的变化。目前已筹集资金准备月底启动村部改造工程,建设村级政务中心,村主要交通公路拓宽和十三组的通组公路建设。在他们的努力下,春和村已纳入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明年,春和村还将建设生态种养基地和生态旅游乡村。
入户走访
精准帮扶察民情
入户走访同样也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精准扶贫的“组合拳”之一,重视入户走访也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起到根本性作用。除了争资跑项、整理、核对、填写、上报各种资料,入户走访也成为扶贫小组的必修课。
三个半月的时间里,不动产登记中心扶贫小组走遍了春和村的所有角落,覆盖全村的486户2006人,并且多次重复的覆盖式走访。就入户而言,邓勇形象地告诉记者:“我们从人生地不熟到人搞活络了,狗搞熟悉了。到现在‘人五米相迎,狗十米相送’,或许这也是最直接的描述了吧。”
扶贫小组的入户走访,不仅仅是访贫问苦,同样也帮助贫困户做了很多实事。今年78岁的贫困户袁继升,生有两个女儿,均已外嫁,袁继升和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住在一间老矮房里。扶贫小组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地帮助他们争取各项补助。除此之外,还经常到老人家走访,仔细询问老人身体、生活情况。袁继升的老伴由于患了老年痴呆症,且行走不便,扶贫小组亲自送来轮椅,方便照顾。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扶贫小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为春和村打造一个能够长期的为村集体提供收入,能够稳定的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和收入来源的“不动产”,让村集体有收入,贫困户有依靠,我们走了以后他们不再返贫,能够逐步地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