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老子说了什么》之——~~~
《老子说了什么》之——~~~
《老子说了什么》之——~~~
《老子说了什么》之——~~~
《老子说了什么》之——~~~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子说了什么》之——
“道”到底生了什么
  ■李德元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老子没有说。这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2000多年来,后人围绕这个“一二三”争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林语堂先生说:“道是万物化生的总原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第三者,如此生生不息,便繁衍了万物,因此万物秉持阴阳二气的相交而生,这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始终调养万物。”(林语堂《老子的智慧》P195 湖南文艺出版社)。

  张岱年先生说:“所谓一指天地未分的统一体即原始的物质存在总体,二指天地,三指阴、阳、冲气。”(张岱年《中国国学传统》P324北京大学出版社)。

  蔡尚思先生主编的《诸子百家精华》对老子这段话是这样注释的:道的本原就是无,从无到有,才生出构成天地万物的元气,这就叫道生一。一是“有”的本质和普遍功能。一生二即分阴阳两极而具形态,二生三即阴阳异体交合产生新的个体,如此生生不息,就繁衍成万物了,这就叫三生万物。(蔡尚思主编《诸子百家精华》上册P372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

  三位哲学家对“道生一”的“一”各有各的解释。但对“一生二”的“二”的解释都指向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阴阳”。“阴阳”具体怎么解释金岳霖先生说过:“阴阳二字颇有问题,中国哲学里常用此两字,意义非常之外;至少我个人弄不清楚。”(金岳霖《论道》P2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倒给我的瞎掰增加了一点自信。

  那“道”到底生了什么?我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不能!如果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话,先要借王蒙先生一段话作开场白。王蒙先生在探讨“道生一”时说:“我没有能力对老子做原意的或定论的这种探讨,因为我没有那个本事,说再找到别的资料,知道老子有一个录像或者他有一个日记本或者有一个书信集,让我来考察一下他的思想,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愿意提出解释《老子》的可能性,就是从老子的语言当中获得智慧和获得启发的不同的可能,最好是多几种可能,多一点启发。”(王蒙《老子十八讲》P71生活.读数.新知出版社)

  道”到底生了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清楚“道”是什么。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只有确定了这个前提,才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笔者在前文已经说过,“道”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或地球在太阳系的轨道,即地球上一切生命关系的总和。因为这条轨道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的根据,也是地球生命存在的本原。只要这条轨道稍有改变,地球上的生命则将荡然无存。而这条轨道之所以是地球生命的本原,是因为这条轨道刚好落在太阳系可栖息区域内。在太阳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近一点,地球可能像金星一样酷热,如果离太阳再远一点,地球可能像火星一样寒冷。如果地球轨道的椭圆度再大一点,地球可能有更冷的冬天或更热的夏天;如果地球轨道没有这个椭圆度,在行星引力的相互作用下,地球又会不停的扰动;如果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没有夹角,地球上就可能没有四季变化。   

  正如霍金所说:“我们太阳系中的可栖息区很微小,幸运的是,对于我们之中的那些智慧生命形式,地球刚好落在其中。”(霍金《大设计》P130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地球刚好落在可栖息区内的神奇之处,让牛顿都不敢相信这是“仅由自然定律从混沌中产生”的,而他更相信是“最初是由上帝创造的,并由他将同样的状态和条件保留至今。”

  地球刚好落在可栖息区内,让地球上产生了宜居环境。这个宜居环境就是道生的“一”。有了这个“一”,地球上便形成了生命条件,这就是“一”生了“二”;地球上有了生命条件,便产生了生命形式,开启了生命进化的进程,这就是“二”生了“三”;有了生命形式,就有了生命的进化,地球上的万物才繁衍不息,这就是“三”生了万物。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了我们,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是微生物,而今所有生命都是从微生物进化而来的。

  由此观之,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一”是指地球的宜居环境即生命产生的依据;“二”是指生命产生的条件;“三”是指生命产生的形式。

  在老子那个年代,就算老子的脑洞再怎么开,也想不到太阳系可栖息区的存在。但老子不知道太阳系可栖息区的存在,并不能排除老子对生命起源的思考,不能排除老子从直接经验中认识阳光与生命的关系。“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说明了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就知道了阳光与生命的关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个千古之问,老子就没有追问过?“是鸡生了蛋,还是蛋生了鸡”这样千古难题老子就没有思考过?

  老子那个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经过2500年的积绽走向成熟的时代。墨子发现了光成直线传播的成像原理,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秦始皇墓出土的弓弩和铜车马,证明了当时制造业的精细、标准化和规模化;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双方参战人数达百万之众,可见当时社会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反馈此等系统管理能力已相当强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子脑洞大开,提出了生命起源的问题,并玄想出了生命起源的一般性规律,难道就没有可能吗?

  也许老子没有想出来,但如果我们循着老子的思路,锲而不舍地追问,“是鸡生了蛋,还是蛋生了鸡”此等生命起源问题,而不是去打坐、炼丹、求长生不老之法、坐化成仙之道,也许《进化论》的作者就是一个华夏子民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道”到底生了什么
生于忧患
夬:戒指初意是决绝
浯溪碑林两奇字
短视频别成“低俗搬运工”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道”到底生了什么 2018-10-14 2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