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工行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首先,从企业需求端来看。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资产规模较小,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再加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部分区域信用生态环境不够理想,客观上缩窄了银行的可选择余地。从实践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因企业而异,因区域而异,主要表现为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生态较差的地方小微企业融资难。小微企业融资贵,因渠道而异。
其次,小微企业需要的是全流程、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而不是仅限于融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资金周转具有各自特征,每家企业所处的阶段也不同,因此金融需求存在明显差异,需要短期与长期、信用与抵质押、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支持,以及涵盖开户、结算、融资、投资等在内的全链条金融服务。
其三,普惠金融必须立足于商业可持续原则。小微贷款最大的成本是风险成本。因此,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这是商业银行应该具备的专业优势和看家本领,也是最大的商业可持续。
如何做好小微金融,工行用“五个聚焦”来破解难题
一是聚焦货币政策传导。切实把政府要求、监管政策和总行战略有效传导到各级机构,传导到市场一线,引导全行牢固树立“工商银行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的理念。坚持在“真”字上下功夫,做真小微,真做小微。在“专”字上下功夫,建设专营机构、倡导专家治贷、强化专业服务。完善重点突破、梯度发展的布局和策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发展。加大人力、财务、信贷等资源投入力度,健全考核和问责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引导,激发普惠金融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聚焦线下专营。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业务量大而分散的特点,从品种、期限、业务模式等入手全面优化线下融资服务。持续推动小微中心流程优化和能力提升,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创新差异化审批授权,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个审批流程,更好地贴近小微、服务小微。
三是聚焦做活线上。加快“数字普惠”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普惠产品体系,搭建“一个平台、三大产品体系”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努力成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商。
四是聚焦信贷价格控制。坚持“量”“价”统筹,同步推进,对小微贷款实行“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并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防控风险,将风险成本下降的红利更多惠及小微企业,让艰苦创业的企业家拥有更多获得感。
五是聚焦生态共建。进一步深化与政府、同业、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推动征信、融资担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几家抬”的合力,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新生态。
如何让小微企业轻松获得融资,工行搭建“一个平台、三大产品体系”
“一个平台”:是指集“便捷开户、公私联动、财务管理、理财融资、小微e管”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工银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为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以便捷开户为例,企业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在“线上预约、线下面签”的便捷开户新模式,客户仅需到店一次,半小时即可完成开户与基础业务的一站式办理。
“三大产品体系”:指围绕小微企业的成长周期,提供包括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类的“网贷通”以及“线上供应链”等在内的多款线上融资产品。
“经营快贷”——“低门槛、纯信用”的小微专属融资产品,无需抵押担保,银行依据大数据主动授信,线上办理,可谓“秒贷”。该信贷产品实现循环授信、循环使用。需用钱时,随时随地“登录手机APP”或“企业网银”,手指轻轻一点,贷款就实时到账了;还钱时,同样“登录手机APP”“企业网银”直接还,想借就借,想还就还。
“网贷通”——具备“经营快贷”的特点,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押品数据库,进行电脑智能评估押品价值,实现线上一键即贷,企业可登录“企业网银”,随借随还。
“线上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应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全链条授信融资。
(工行衡阳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