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到24000多篇,本期国学讲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词学会理事李静通过解读南岳诗句,向大家展现——~~~
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到24000多篇,本期国学讲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词学会理事李静通过解读南岳诗句,向大家展现——~~~
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到24000多篇,本期国学讲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词学会理事李静通过解读南岳诗句,向大家展现——~~~
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到24000多篇,本期国学讲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词学会理事李静通过解读南岳诗句,向大家展现——~~~
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到24000多篇,本期国学讲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词学会理事李静通过解读南岳诗句,向大家展现——~~~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到24000多篇,本期国学讲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词学会理事李静通过解读南岳诗句,向大家展现——
诗人笔下的南岳风采
  ■文/本报记者   许珂   图/本报记者   黄沐

  在南岳的古诗库中,大部分诗作都是描绘南岳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从这些美好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岳的奇峰秀水、云海松涛,可以看到蓬勃而出的日出奇观、幽寺古刹和奇珍异木。据专家收集和统计,自汉代以来,历代先贤咏诵南岳的诗词达到24000多篇,本期国学讲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岳诗词学会理事李静通过解读南岳诗句,带领大家走进诗意的南岳。

  南岳之“高 ”

  在诸多描写南岳的诗句中,有两首诗广为流传,并且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祝融峰,一首诗的作者是李白,而另一首诗的真实作者却是直到近年才真正确定。

  首先来看李白的这首诗:

  衡山苍苍入紫冥,

  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

  往往飞花落洞庭。

  李白的诗作以神出鬼没的想象著称,同样,他为南岳写的这首诗,也极具个人色彩,为世人称颂。

  “老人星本来是很高的了,但南岳还要高;山高自然风大,南岳的雪花竟被吹到洞庭湖里去了。”现场,李静向听众解读了这首诗的内涵,“这种丰富的想象,通过夸张的手法,把祝融峰高耸云霄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再来看另一首写祝融峰的诗作:

  祝融万丈拔地起,

  欲见不见轻烟里,

  山翁爱山不肯归,

  爱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寻着不敢惊,

  沉吟为怕山翁嗔,

  梦回抖擞下山去,

  一径萝月松风清。

  这首诗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被放在韩愈的名下。韩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唐朝诗人,字退之,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起来,韩愈和南岳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永贞元年,韩愈因上疏指摘朝政,被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当县令。途经衡山时,他想顺便游历一下天下闻名的南岳。时值秋天,南岳古镇一带天空浓云密布,阴雨连绵,不仅登不了山,连秀丽的山峰也叫云遮住了。碰上这种坏天气,韩愈大失所望。他本不大信神,夜宿岳庙,无事可干,便叫童仆拿来一把香,点燃插到岳神前,自己则默默地祷告起来,祈求岳神驱开云雾,让他登山游览,了却多年心愿。

  说来也怪,韩愈烧香祷告后,好像岳神真的被他的虔诚所感动,天下顿时雨止云开,露出了一轮朗朗秋月,将南岳诸峰照得清晰可见。这就是韩愈开云一说的来历。韩愈为南岳的风光所陶醉,为友人的真情所感动,先后写下了《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祝融峰》《望日台》《别盈上人》等诗作。但是这首诗在韩愈所有的诗文集中都看不到。

  后经过现代一些学者考证,此诗的真正作者浮上了水面,那就是宋朝赫赫有名的赵葵。赵葵是衡山人,自幼随父亲军中,他少年果敢,每次听到警报,便与将士们一起冲出,与敌人决一死战。赵葵文武双全,工诗文,善画梅,其著的《赵葵诗卷》里面就收录了被放在韩愈名下的这首诗。

  首先来看前两句,诗人开门见山,直破主题,点出所写的是祝融峰。然后,他用“万丈”二字写祝融之高,“拔地”二字则写出祝融山峰气势雄峻;“欲见不见轻烟里”,轻轻一笔写出了祝融峰所具有的空灵。诗人在这里还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祝融峰之所以美妙,跟缭绕在它周围的衡山烟云密不可分。

  的确,南岳的烟云变幻无穷,就像是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有时候登凌绝顶,茫茫云海一片;有时候,又变成如烟如絮,似飞不飞,从你的身边,慢慢飘过。所以,赵葵只用两句就精准的写出了祝融峰的风光特色,且极富于美感。

  南岳之“深”

  南宋初年,学界巨子朱熹、张栻和朱熹弟子林用中三人冒雪爬上南岳山,一路上诗文唱和。朱熹在《莲花峰次敬夫韵》写道:

  月晓风清堕白莲,

  世间无物敢争妍,

  如何今夜峰头雪,

  撩得新诗续旧篇。

  在这首诗中,朱熹把莲花峰比喻成一朵从天而降的白莲花,亭亭玉立在清风明月中。这种美妙的风姿,世间有什么能比得上呢?游历七天后,几位诗人诗性大发,留下了149首传世之作,被收录到四库书。而在他们的极力称赞之下,这朵“南岳之花”闻名于世。

  随后,各地的高人雅士接踵而至。他们留下的诗文、行迹和动人的故事层层积淀,构成了方广寺的另一“深”——文化渊源之深。

  首先是“八指头陀”的一首小诗。八指头陀是清朝末年一个有名的诗僧,近代寄禅法师,名敬安,俗名黄读山,曾任中华佛教会第一任会长。敬安27岁时,在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并挖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八指头陀跟南岳非常有缘,刚出家不久就曾在祝圣寺修行,后来又担任过南岳大善寺和上封寺的主持,他的足迹遍及南岳的山山水水。

  《咏方广寺》

  古木寒溪一径深,

  寻碑萧寺息松荫,

  朱张祠庙秋云冷,

  谁会重岩踏雪心。

  这首小诗就像是电影中的一个缓缓推进的镜头:古木森森,溪水潺潺,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走着,走到松荫遮掩的方广寺后,诗人并未进寺门,而是继续走到一个祠堂前,祠堂冷冷清清。这时候,镜头继续随着诗人的目光往上拉,祠堂门上写着“二贤祠”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原来这才是诗人要到达的地方。

  其次,就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王船山。明朝崇祯十六年间,王船山因为躲避兵乱,避居在南岳的莲花峰下,中途离开过南岳几年,后来又回到南岳居住。据考证,王船山在南岳居留的近十年时间里,王船山修复了名刹方广寺和朱张遗址二贤祠,编纂了《莲峰志》,写下了478篇咏诵南岳的诗篇,寄托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比如,他写下的10首《南岳采茶诗》就是一曲生动的采茶风情歌。这些诗不仅描述了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全过程,还描绘了茶农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的生活。

  (一)

  深山三月雪花飞,

  折笋禁桃乳雀饥。

  昨日刚传过谷雨,

  紫云的的赛春肥。

  (二)

  湿云不起万峰连,

  云里闻他笑语喧。

  一似洞庭烟月夜,

  南湖北浦钓鱼船。

  (三)

  晴云不采意如何,

  带雨掠云摘倍多。

  一色石姜叶笠子,

  不须绿箬衬青蓑。

  第一首诗是写采茶的前奏曲,总写山区的气候景物:阳春三月,深山还飘着雪花,那刚刚出土的嫩笋可以折来吃了,桃花还没有开放,饥饿的鸟雀来来往往的寻找着食物,一派万物飞动,春意初浓的情景,“昨日刚传过谷雨”带入了采茶的主题:谷雨前茶,是江南高山茶的上等佳品。“紫云的的赛春肥”,描绘实景:那满山漂浮的紫色云彩,微微的滴下细雨,滋润在新茶上,赛过春肥,新茶生机勃勃的长着,等待着采摘。接下来的第二首和第三首,这两首诗没有直接描写采茶,而是从采茶人的声音和形象来表现采茶的欢乐场面,给人以鲜明而丰富的感触,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影,如临其境,你看万峰云雾缭绕,看不见采茶人的人影,而只是“云里闻她笑语喧”,只听见云山里,此起彼伏的喧笑声。

  这一组诗歌基调欢快,诗人热情地歌颂了新茶的丰收,表现对祖国山河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勤劳的茶农一首热情的赞歌。

  再者就是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其诗词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800年前,戴复古登上了祝融峰,极目四望,只见翠色绵延,祝融神殿巍峨峙立,云飞雾绕。面对这美丽的景色,诗人却悲从中来,吟出一首诗:

  南云飘渺连苍穹,

  七十二峰朝祝融。

  凌空栋宇赤帝宅,

  修廊翼翼生寒风。

  朝家遣使严祀典,

  御香当殿开宸封。

  愿四海一扶九重,

  干戈永息年屡丰。

  五岳惟今见南岳,

  北望乾坤双泪落。

  这苍凉慷慨的句子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任由大好河山沦落外族之手,无所作为,表现了极大的愤慨。

  还有一个人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写下了一首恢宏阔大的诗篇: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首联“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李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诗人笔下的南岳风采
刘尧诲:文武同治,赏罚分明
青铜弩机
解衣推食
“清官兄弟”史留名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诗人笔下的南岳风采 2018-07-31 2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