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伍甜琳:
做低“炭”生活的生态文明使者
  人物档案:伍甜琳,女,11岁,就读于耒阳市港湘实验学校。其领衔的科技实践活动《低“炭”生活,港湘在行动》荣获第39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耒阳市是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基础上,以消费一定数量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如今,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耒阳市曾经的煤炭产业优势正在消失,接下来,要改善因煤矿开采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年纪小,但以上这些话足以证明伍甜琳认知上的成熟。

  2017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乡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她和学校科技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踏上了一条追寻低“炭”生活的探索之路。

  走进图书馆,了解煤炭与地球、煤炭与生态的关系;走进矿区,了解耒阳市煤炭资源的现状与存在的地质灾害;走进社会,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足足两个月的时间,伍甜琳的脚印遍布了耒阳市各大煤矿,有关煤矿的调查资料更是堆满了书桌。

  实践过程中,伍甜琳采用资料学习、材料采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辩论赛、采访、公益行动等形式,对耒阳市煤炭资源展开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伍甜琳忧心忡忡。她告诉记者,几十年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还大家一个低“炭”生活,最终,伍甜琳与同学们向当地政府提出了书面建议:强化法规(控制无序开采,依规关停并转),诊治土地(治理陷裂问题、占地问题、污染问题等),变废为宝(煤矸石的利用,污水的治理),植物造林(恢复水土涵养,复垦农田),能源开发(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空气能、生物能、沼气能等)。

  专家点评:本次实践活动以“煤炭——地球——生态”为主题,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习和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打开了学生对原本陌生的煤炭领域的视野,对煤炭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查阅资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保护资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是一次对学生影响非常深远的活动。同时,也为当地政府规划敲响了资源与环境应平衡发展的警钟,提出了相关可行性建议。

  ■文/图  本报记者   许  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用创新底色描绘环保画卷
做低“炭”生活的生态文明使者
“瞎捣鼓”将快递弹送上门
处处留心有发明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做低“炭”生活的生态文明使者 2018-06-05 2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