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酷爱绘画的王慕冰,对色彩与构图有着独到的见解。但是,将科技元素和环保题材融入到画中,却属偶然。
“一次上学途中,我看见洒水车正在来回清洗路面上的灰尘,污水顺着马路排进了下水管道。为什么这么大的汽车,仅仅只能起到洒水和减少灰尘的作用呢?”王慕冰当时就想,若是到未来现代化的城市里,有一辆环保卫生车既能增加空气湿度、冲刷马路,又能将扫除的树叶和废物生产出环保纸,将废铜烂铁就地生产出新的钢铁材。那该有多好啊!
想到这,王慕冰立马找到了指导老师汪勇。汪老师听后,非常支持她的想法和创意,并和她一起探究研讨绘画创意和技法,确定该画就以常见的生活中马路洒水车为创新点,设计一款能够解决环境污染和生产新能源的汽车。
“创作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将科技贯穿其中的同时,让汽车的结构更加合理、方便。”王慕冰告诉记者,刚开始,凭着自己想象画出来的东西就是一个四不像,仅一个部件的创作就花费了上百张画纸。
看来,闭门造车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于是,王慕冰走上大街,到处观察各种大型工程车的构造。然后,她又上网收集各种工程车的照片,把这些素材组合加工,采用线描、彩铅的技法绘制成画稿。
一个多月后,一辆集清洁、环保于一体的高科技大卡车跃然纸上。它展现了一种希望——未来,这辆汽车行驶在肮脏的路上,能使道路干净;行驶在污染的路上,能使地面成为青草地;它驰过的空间,能净化出含有氧璃子新鲜空气;它压过的废物,可以生产出新材料与新能源……
专家点评:该作品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将常见的环保题材设计成一个多功能的科技创新工艺产品,其本身就是创新。从整体上来看,这幅画极富想象力,构图主题突出,采用对称与主体中心突出式构图,加强了主题的表现力,线条与彩铅给人以刚中有柔的美;从局部来看,该幅作品充分运用细腻丰富的线条与现代机械统一结合的设计元素,向大家展示出一幅具有创新风格的科幻画作品。
■文/图 本报记者 许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