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郑建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疾呼,“衡阳人不可再等待了,一定要奋发图强,想方设法把实体经济抓上来!”
不难看出,这句话释放出强烈信号:只争朝夕,衡阳应该加速迎头赶上。
诚然,当前衡阳经济发展已经提速,但对衡阳而言,要实现后发赶超,就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鼓足干劲,跑出衡阳“加速度”。
论纵向,衡阳经济曾有过湖南第二大城市的历史荣光,也有过沉寂和没落。错过重大机遇的痛,全市上下都铭记于心。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借助全新的机遇,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比横向,衡阳虽已稳居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果放眼省外,全国各地更是撸起袖子“比学赶超”。对衡阳来说,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也是退。
衡阳有基础、有优势、有蓝图,创造“衡阳速度”也理当有信心、有底气。加速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绝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就有的。天时、地利皆备,剩下的要看人和。更具体说,就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
决策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这是执行力;“马上就办”“闻风而动”“盯住不放”,这是执行力;尽心履责、舍我其谁、互助补台,这也是执行力;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这更是执行力。只要凝聚全市上下的磅礴力量,那么,事关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每项工作,每个项目都将转化为推动衡阳加速发展的动力。
过去一年,“衡阳速度”曾不断刷新:比亚迪云轨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只用58天,衡阳工业博物馆从决策到开馆仅用5个月14天……
期待这样的“衡阳速度”多些、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