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山院士,出生于1935年,自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业后,近60年来一直从事火炸药研究。
什么是火炸药?把火炮弹丸、火箭发射出去完成爆炸毁伤,靠的都是火炸药,它是火炮、火箭、导弹、航弹、鱼雷等火力打击武器的能源。“离开了火炸药,我们就回到了冷兵器时代。”王泽山曾这样表述火炸药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著名的火炸药学家,王泽山院士在这一领域里实现了多项突破。就理论上而言,他将火药、火炮、弹药、弹道等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发射装药理论与技术”学科分支架构,创立了发射装药学;同时深入揭示了火炸药组成、结构、性能的规律,建立了炮、弹、药的构效关系,极大地发展了火炸药理论。
而从技术突破来看,这其实并不是王泽山院士第一次捧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奖,此次获奖可谓实现了他在科学界的“大四喜”:针对废弃火炸药处理的世界性难题,他开发了安全、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创制出20余种军、民用产品,引领了我国火炸药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方向,为国家火炸药储备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因此,在1993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发明的“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技术”,攻克了温度变化给武器性能带来影响的技术瓶颈,获得了199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因为攻克了国际上至今无法突破的高膛压、高过载等技术瓶颈,使得我国武器发射装药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沿地位,他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年过八旬,王泽山教授依然工作在火炸药研究的第一线。他曾说:“我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火炸药的研究,这是国家给我的使命,我必须完成好,这是强国的责任,我要担当。”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