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泽忱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普通教师,主讲《森林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文明通论》等课程,被学生戏称为“问题教师”。因为他总爱提问题,并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跳出自身专业,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和有趣,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习认知。
擅于运用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助产专业学生黄慧敏提起肖泽忱老师,总有说不完的话:“老师鼓励我们跳出专业来探讨,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他的问题在书本、网络上找不到答案,这更加引导了我们真正的思考。这样的学习下来,没有死记硬背,没有刻板概念,印象深刻、收获良多。”
对此,肖泽忱阐述了自己对提问题的理解,他说:“问题不在于答案,真正价值在于能够让学生有感触,推动其去思考,甚至能够让其将不同的知识连接起来,开拓视野、颠覆认知。在知识部分网络化、娱乐化、碎片化的当前,要让学生充实兴趣、再次好奇,就要从各个方面寻找切入点,把习惯打破,让思维颠覆。”
肖泽忱用自己年复一年的引导,逐渐让学生认知世界的思维更加活跃、角度更加多元、思想更加立体与丰满。他给学生们再次诠释了一个大学生已经逐渐淡薄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给学生们重新定义了问题:问题比答案还重要,是寻找趣味、打破界限、重构知识、升级认知的有效方式。
待生如子,全方位服务学生
肖泽忱是一位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怀有深厚情感的教师,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全方位服务于学生。为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他主动协调关系,不辞辛苦、忙前忙后,甚至个人出资为学生寻找专业实训机会与平台。
“作为学生,我们都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实训,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但我们谁也不认识,确实不知道该找谁、该怎们弄。” 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胡慧娟感叹:“肖老师很明显看到了这些,并且愿意为了学生而奔波。在我们没有找过肖老师的情况下,他主动联系企业,帮我们推荐和搭建平台,我们特别意外和感动。他就像父亲一样为我们东奔西走,不辞辛苦、不计报酬。” 如今,胡慧娟等4人已经在校园内的生态绿化技术产业园兼职,尹晨媛等2人跟着专业教师做项目,成为实践能手与标杆。
用真情和爱心结交、帮助学生
与学生日常相处中,肖泽忱尽量放低个人姿态,与学生同乐共欢,用学生爱听的话、流行的用语与他们交流聊天,他愿意也一直都在努力将自己更多地融入到学生团体。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肖优优笑着说:“老师的网络用语,比我们用得还溜呢。肖老师会给我们讲笑话,开玩笑自黑,会和我们一起吃烧烤、跳舞。他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像个大孩子、大哥哥。”
2017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首次自发组织推荐评选“学生心目中的最美教师”,在首轮推荐过程中,肖泽忱获得最高票数。得知该情况后,他很高兴和欣慰,对学生表示感谢,同时对进入第二轮投票予以婉拒,将荣誉和鼓励留给更多的年轻教师,“学生的认同是我莫大的荣耀,这就已经是最好的嘉奖了。”
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用自己的低姿态和高信任,融入了学生群体;用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推动了学生的认知升级、知识融合与思维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