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某种意义上,网络平台与入驻商家是利益共同体,因此,这起全国首例的网络平台打假案是具有标本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网络平台主动净化、对自身发展负责的一次自我革命;同时也是法治互联网建设不断深入的真实体现。
2、近日,广州市黄埔区一间火锅店因超出许可范围售卖“拍黄瓜”“青椒皮蛋”等凉菜,赚了139元,被通知行政处罚1万元并没收139元违法所得。“卖个拍黄瓜就要罚款1万块?!”这份告知书在朋友圈流传引起热议,黄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该处罚依法依规没有问题。(据《南方都市报》)
浅见:因为不具备经营许可,而遭遇高价处罚,原本“没毛病”,之所以充满争议,关键原因在于类似案例太少。为今之计,就是相关部门在坚持依法依规执法的同时,还可把其可能涉及的且法律禁止售卖的行为一一列明,并注明违法的后果,这样才能让类似的处罚越来越令人信服。
3、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很多人直呼受不了。很多城市的地铁也因此迎来了一群老朋友——地铁纳凉族。与一些城市不同的是,今年,杭州地铁在纳凉族较为集中的站点开辟了“纳凉专区”,希望通过这一举措,与纳凉市民形成一种精神默契,引导市民文明纳凉,让无序的纳凉场面有所改观。(据《杭州日报》)
浅见:在公共区域“纳凉”“蹭凉”,如只是一味地拒绝,不如以疏代堵。这样,不仅体现了“先人一步”的城市管理智慧,也还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4、上周六傍晚,南京珍珠泉风景区门前,不少游客手里拿着门票想进入景区内的“水世界”,却遭到门口保安的阻拦,未能顺利进入园区。期间,多位游客申请退票,却遭到拒绝。(据澎湃新闻)
浅见:要知道,一张门票其实就等同于一张合同,如今出现“有票却不得进”的情况,无异于“单方面违约”,必然要承担相应责任。此外,对于一个旅游景点而言,类似这样的“工作失误”,对于其口碑树立是有着沉重打击的,势必要引起深刻反思。(本栏点评: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