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姗
7月18日,全市文明餐桌行动推进会召开,进一步动员全市餐饮企业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文明餐桌行动。据悉,自2013年4月我市实施“文明餐桌行动”以来,市城区餐饮企业每月减少剩饭剩菜类餐厨废弃物约100吨。(据7月19日《衡阳日报》)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进一步推进“文明餐桌行动”,是以提高广大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是为了把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融入到市民的点滴日常生活。
民以食为天,我市推进“文明餐桌行动”,笔者认为不止是为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同时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现如今,我们积极倡导的绿色消费,绝不仅限于“无公害”、“纯天然”,更应该践行一种“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即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珍惜日益紧缺的资源,确立永续发展的消费方式。这既是绿色消费的真正内涵,也是倡导大家积极参与“文明餐桌”、杜绝奢侈浪费的根本原动力——餐桌上浪费的不只是金钱,还有不可逆的、更加珍贵的资源。
文明餐桌行动能否深入人心,其成败关键又在于群众的支持和响应。这自然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成风化人,制度促人,使得“文明餐桌”行稳致远、卓有成效。
推进“文明餐桌” 贵在成风化人。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而这种传统美德、文明体现,只有在公众的不懈呵护下,才能得以传承和延续。因此,推进“文明餐桌”要注重成风化人,从点点滴滴做起,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深耕蔓延,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驰而不息的精神,积跬步而以至千里。
推进“文明餐桌”重在制度促人。近年来,市民的文明素养虽在逐步提高,但在良性文明举止尚未呈“压倒性”普遍之前,就需要适当的制度进行约束。因为,如果没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措施的话,监管部门如何确保 “文明餐桌”倡议不会成为“看上去很美”?因此,想要建构和维护餐桌文明行为,单纯依靠柔性的道德自律很难实现,必须更多地诉诸于刚性的制度约束。
一座文明的城市,应该是一座厉行节约、绿色消费的城市。市民如崇尚光盘、以礼示人,自觉参与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从点滴做起,才能不断彰显文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