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与时转则治,
治与世宜则有功
  用典释义

  【讲话原文】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也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拿出新的办法和规定。

  ——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

  【出处】

  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治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韩非子·心度第五十四》

  【解读】原典见诸《韩非子·心度》,意思是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继承了管子“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与商鞅“任法而治国”的依法治国方略,提出“治民无常,唯治为法”的观点。他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分成“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四个阶段,认为时代变化了,治理社会的方法手段也应随着发生改变。韩非子敏锐地觉察到,由于战国末期的社会急剧变化,原有的法律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必须随着时代及社会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他用“守株待兔”抨击复古倒退,借“郑人买履”讽刺墨守成规,从而得出了“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的变古历史观。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与时俱进的社会进化史观,符合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变化的规律,成为后世论证变法顺应时代要求的上好注解。

  (据《学习时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法与时转则治, 治与世宜则有功
跟古人学敬语,这些词可不要乱用
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推陈出新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法与时转则治,
治与世宜则有功
2017-06-13 2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