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彭玉麟与乌鸦塘刘氏的百年情谊
  ■刘定安

  清同治二年(1863)秋天,衡阳同乡刘可崖到安徽拜访时任兵部右侍郎的彭玉麟。临别时,他请彭玉麟为其在衡的母亲93岁寿辰作《鄢太孺人九秩有三寿序》。这篇寿序,对于研究清同治初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乃至风土人情、习俗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也反映了彭玉麟与乌鸦塘刘氏家族的百年情谊。次年,该序被收入《衡阳县乌鸦塘刘氏二修谱·卷一》艺文类中。

  寿序讲述了五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刘可崖去皖的时间及其家族与彭玉麟父子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刘氏举荐的感激之情;二是刘可崖请自己为其93岁高龄老母作寿序的情况;三是讲述了自己对于刘可崖之母鄢太孺人福寿兼全的评价、赞扬以及对于福寿的认识、感悟;四是自己十余年来戎马倥偬中对社会所见所闻和人生感慨;五是表明自己因公务在身,不能亲临为鄢太孺人祝寿的谦辞。

  刘氏家族竞秀一门文武双全  

  刘祖焕是乌鸦塘刘氏第十二代孙,是清代衡阳21个文进士之一,在衡阳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力。据民国衡阳政府编辑的《衡阳教育志》载:刘祖焕与彭玉麟等6人被衡阳学宫定期祭祀。 

  刘祖焕兄弟五个,其中三个皆为名儒。二弟刘祖炽,太学生。三弟刘祖炯,莲湖书院、石鼓书院高等掌教。

  刘祖焕共生五子,均为饱学之士。长子刘厚奄,国学士,敕封修职郎。次子刘可崖,咸丰六年丙辰进士,部选醴陵县训导。三子刘琢堂,道光丁酉科拔贡,朝考二等,署桂阳州临武县训导,授永明浏阳教谕。后又授文林郎,花翎四品衔,诰封中宪大夫。主讲莲湖书院、西湖书院前后十四年。四子刘万经,太学生,修职郎。五子刘万纬,候选训导,修职郎。

  侄子中的刘万懋,太学生。刘万懿,诰赠奉政大夫、晋赠朝议大夫。刘万甲,登仕郎。

  孙辈中的刘年其,是光绪庚寅岁进士,候选训导。刘年皆,廪贡生。候选训导,后署理岳州府学教授,修职郎。刘年锐,同治癸酉科举人。光绪庚寅科大挑一等签分广东试用知县。戊子科乡试同考官。历署兴宁、乐昌县知县。调补高要县知县,委署归善县、护理惠州正堂,调署增城县知县。花翎四品衔,升直録州知州。诰授奉政大夫、晋授朝议大夫。衡阳县志局总纂。刘年磷,郡武庠生。由军功保举花翎都司,同治戊辰年3月20日殉难河南滑县,奉旨入河南湖南两省会昭忠祠,例授昭武都尉。

  重孙辈中的刘兴濂,光绪乙酉广东防务大营文案,钦差大臣彭玉麟汇奏由文童奖赏蓝翎五品顶戴。宣统元年己酉选举孝廉方正。候选直隶州州同。例授奉直大夫。刘兴治,候选州判。例授文林郎。刘兴澧,光绪乙未试八府学附生,签分湖北候补知县。例授文林郎。刘兴潞,太学生。登仕郎。刘兴   ,六品衔。广东补用典史。例授儒林郎。兴桂。刘名鸿,太学生。刘兴睿,蓝翎五品顶戴,例授登仕郎。刘兴泮,由文童保举蓝翎,候选县丞。例授修职郎。刘兴嬴,太学生。

  由此可见,刘祖焕家族真正算得上书香门第、一门俊秀。彭玉麟序中所说的“入选拔列,明经贡成,均竞秀一门”,既有褒扬的意思,又有由衷的赞叹。

  刘氏与彭氏交往百年情深义重

  刘祖焕与陶澍、曾国藩同年中举,其交往属同年应酬居多。而与彭玉麟之父彭鸣九不但有衡阳县渣江同乡的关系,而且更多的是两人情趣相投,彼此敬重,交往密切。

  故彭玉麟述曰“世伯与先君交自都门,始嗣先君宦游皖,生邻方数岁,因公赴京,又晤世伯候補山西文水原缺。于都门朝夕共话,情意惬洽,数十年如一日。”

  且刘祖焕身为衡阳名儒,为人处事正直诚恳,为彭鸣九所敬重。彭鸣九把这种情感告诉了年幼的儿子彭玉麟。彭玉麟在序中说:“儿时闻先君语曰,与吾交而始终推诚者,质夫先生一人也”。特别是“一人也”这三个字,足见刘质夫在彭鸣九心目中的分量。彭玉麟还特意加上一句:“谨志之,弗敢忘”。

  据曾国藩《乌鸦塘刘氏三修族谱序》说:“咸丰壬子冬,余总理团防,驻衡,得琢堂明府襄办,并唔可崖皆平昆季。”

  曾国藩在衡办团练时,刘琢堂协助他招募、训练团练,举荐人才,制定湘军章程。深得曾国藩器重、依重。曾国藩曾向湖南巡抚骆秉璋举荐,琢堂坚辞不仕,执意主持书院。

  时江东岸杨家势大财雄,与乌鸦塘刘氏有三世姻亲。杨江六弟杨澍为琢堂之女婿。此时,彭玉麟正在杨澍的耒阳当铺当主事伙计。后来发生战乱,他英勇协助官府平息了耒阳动乱,继而平定了新宁匪患,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衡阳练兵的曾国藩为了站稳脚跟,正想方设法争取得到衡州士子们的支持。于是,门生遍布、声望卓著,且系同年之子的刘琢堂就成为他的首选人才。加之曾国藩岳父欧阳凝祉又是刘氏外甥,曾国藩对于刘琢堂的信任,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在当时的衡阳士子中,刘琢堂有着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其女婿杨家的财富支持,更是曾国藩团练迫切需要的。刘琢堂、杨江看出彭玉麟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向曾国藩举荐并受到重用。

  正是因为刘、杨两家的鼎力举荐,彭玉麟对于刘、杨两家一直深怀感激之情。对于刘氏后人,彭玉麟竭尽全力关照。先后有7个刘祖焕的直系后裔得到彭玉麟的提拔、举荐,且都是投笔从戎,由文人改授武职。

  晚年彭玉麟,没有像绝大多数朝廷官员一样告老还乡,选择在衡州城的江东岸,与杨家结邻而居。晚年的刘琢堂大多数日子也住在女婿家,于是彭玉麟与刘琢堂、杨江的联系比较紧密。

  两家交往逾百年,颇有君子之风。刘氏亦不忘彭玉麟的提携之恩,记于族谱,传之后代。

  2011年9月,笔者曾联系刘琢堂、杨江的直系后裔。满头飞霜的老衡阳土著,双手相握久久不放,连称“老表”。后来又联系到彭玉麟的直系后人,促成了二百多年来衡阳三大声望卓著家族代表的相聚,印证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相关证据。

  士子心忧天下的伟大情怀

  《寿序》写作的时间,正是清统治阶级与太平天国政权之间,镇压与反镇压斗争血雨腥风之时。彭玉麟作为统治阶级及其军事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身处斗争最前沿,对遍地烽火、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境况,充满忧虑。对老百姓能够过上平静、温馨的日子,充满期待。表现了一个读书士子心忧天下的伟大情怀。  

  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来看,彭玉麟可谓肩负重任,无疑日理万机,无暇他顾。刘可崖此时到访,应该说的确不是时候。但是,家乡老友来访,彭玉麟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热情接待,还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相聚两月余。刘可崖提出返乡时,“邻挽驾久之”。刘可崖提出请他为母亲作寿序时,又“邻钦可崖之请,不敢以不文辞窃”,欣然作序。由此可见彭玉麟对于乡情、友情的重视。

  彭玉麟在序中论道:“尝论造物之于人也,享大寿者,未必获厚福,此伸则彼绌,盈虚消长之理,岁令人有难以意测者”。

  可以看出,他对于事物的认识是辩证的,客观的。与传统文人通常宣扬的天命观点迥然不同。正是这种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找到其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脉络,发现他所赞叹的“而地之未遭兵灾者,天休滋至,宝婺增辉,乐化日之舒长,忘世途之险阻”,隐约表达了他对未来时局的担忧。

  他晚年力主刘氏后人弃文就武,也反映出彭玉麟对时代变化和即将到来的世界格局变化的敏锐反应。在他看来,四书五经已经不能救亡图存,只有从军强军才能挽狂澜于既倒。当然,他没能预料到,这一班中兴名臣离去不久,赤胆忠心护卫的王朝,已摇摇欲坠。

  在这篇寿序中,彭玉麟对于“德”的推崇,溢于言表。他先后两次提到“德”。“在寿者,酬也,所以酬,有德也,彼无其德,而欲必得其寿,难矣”。“古今来,秉温恭著柔顺厚其德以载福者,大都如斯”。

  他认为,寿是德之果,德是寿之因,也是福之因。他同时认为,“秉温恭著柔顺”是德的实现路径,是享受福的必须。这些朴素的观点,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彭玉麟

  建

  回

  刘氏族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把好“总开关”
民国出现传统婚礼大变革
彭玉麟与乌鸦塘刘氏的百年情谊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彭玉麟与乌鸦塘刘氏的百年情谊 2017-06-04 2 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