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如今我国总体的质量状况,支树平表示可以用“有喜有忧”来概括。比如电商产品质量,去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忧”体现在中高端产品难以满足需求,产生了“海淘”、“海购”等。
对于提升质量的措施,支树平表示将对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又多的地区进行集中整治、区域政治,约谈当地负责人。“对生产假冒伪劣的行为,坚决打击,毫不留情。”
对中国质量状况有喜也有忧
记者:您如何评价现阶段的质量状况?
支树平:我们国家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比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工程质量不断好转,环境质量在改善之中,我们进行服务业质量测评,重点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保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稳”,质量稳定在了90%的台阶以上,2013年到2016年稳定在了90%以上,2016年达到91.6%。“进”,现在有一些重要产品质量都有明显进步,比如大家关心的重点消费品,去年抓10类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这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大家关心的电商产品质量,去年也提升了11个百分点。出口工业品这两年因为质量问题被退货的批次也在下降,去年下降了13%,金额下降了19%。总体质量水平在不断发展。另外,现在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走出国外,尤其是高铁、核电,还有一些工程建设走出国外,中国制造应该说是行销全球,说明本身就有质量的支撑。这是我所说的“有喜”。
所谓“有忧”,就是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首先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一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至大家说的“海淘”、“海购”、消费外溢。我们有一些商品走到国际先进行列,但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服务业稳中有进,但总体上提升还比较缓慢。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牌,品牌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现在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全世界驰名的大品牌我们国家还比较少。这是从产品的质量状况来分析的。
第三个差距,我国质量技术基础还不是很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这些方面,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在我们的出口企业每年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甚至受到损害,很大程度上跟我国质量技术基础不强有关系。
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请问如何具体开展和部署?
支树平:事实证明,我们国家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和服务都跟不上。所以要提升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竟怎样抓质量提升,作为质量工作主管部门,我们有以下的考虑和安排。
首先,把中央关于质量发展的大政方针贯彻好。质量提升就是中央的部署。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央的大政方针,应该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共同的思想,确实把思想、行动,包括重点工作统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希望大家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抓质量提升,把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起来,成为全国的统一行动。
第二,要把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落实好。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还对各省(区、市)实施了质量工作的专门考核,中国质量奖经批准设立。国务院专门同意我们举办面向国际的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国务院还明确要求,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些举措都非常好,如果把这些举措落实下来,我国的质量水平肯定会提升的。
第三,要把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组织好。我前两天在“部长通道”中,关于组织质量提升行动讲过,具体有三句话:“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
“找准着力点”是抓住各地的主打产业、主打产品提升质量。我当时说,今年再抓10类大家关注的消费品来提升质量。“牵住牛鼻子”就是,抓住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打好组合拳”,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运用各种质量方法手段提升质量。
制假集中地要挂牌督办约谈负责人
记者:如何抓好质量整治和专门治理?
支树平:首先,我们特别强调要抓质量的宣传动员,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质量大政方针都宣传出去,把全社会动员起来,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让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像总理说的让追求质量、崇尚卓越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我们有责任把这个宣传动员搞起来。
二是要抓质量的攻关和整治。对质量的短板,我们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出技术的改进提升方案。对一些产品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又多的重点地区实行区域整治,甚至搞集中整治、挂牌督办。
比如某个地方生产的某类产品比较多,但假冒伪劣的多或者质量不高,我们就要挂牌整治。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约谈当地的负责人,必要的时候亮黄牌、曝光。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是坚决打击,毫不留情。
三是抓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不仅要有国际国内先进质量管理办法,还要把质量管理体系都建立起来。我们也要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培养一批“隐形冠军”。最后,我们要抓品牌建设。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消费者欢迎,甚至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打出我们的“金字招牌”,把老百姓质量获得感搞得满满的,把我们国货形象树得高高的。
(综合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