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凛冽寒冬,还是炎炎夏日,也无论在农村、工厂,还是在学校、机关,处处活跃着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依法履职,促进发展,参与公益,为民服务,处处展示代表的正气和风采……
4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以扎实肯干、清正廉明的作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创了全市人大工作的新篇章。
坚持依法行权履职
加快推进依法治市
4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举行常委会会议34次、主任会议50次,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42个,开展执法检查10次、专题询问2次、专项工作评议2次,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86人(次),作出决议决定23个,出台地方性法规1部,提出审议意见38份。市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921件,办结率、落实率和满意率不断提高。受理来信来访14680件次,全部依程序按规定进行了处理,维护了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就“十三五”规划、园区建设、新区开发、民间融资、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以及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农村低保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加强监督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加快推进依法治市步伐。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成立了58人组成的立法咨询专家库,面向社会征集了25个立法项目,形成立法项目库。制订出台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衡阳市南岳区综合管理条例》,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对加强南岳管理、提升城市品质、规范旅游秩序、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督促市人民政府、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对2013年以来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共审查225件规范性文件,发现问题,督促纠正。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新形势下,发扬人民民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必须进一步发挥好人大的作用。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司法监督新模式,出台了《关于“两院”司法工作人员执法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为193名法官、检察官建立执法信息档案,并将档案中的执法记录作为任命司法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司法公正,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中国人大》杂志社的大力推介。从市人大代表中选聘20名执法监督员,分别委派到公检法司机关,开展经常性司法监督活动。
全市人大系统连续3年开展了以“三联三帮”为内容的“心系群众,为民履职”主题实践活动,市县乡三级人大同时设立232个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共接待群众6.3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70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5500余个;首次对市公安局等4个单位办理的55件代表建议进行专项评议;要求20个单位在市人大常委会上报告审计反映问题整改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一系列人大工作方面的新探索、新实践,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县乡人大换届选举
风清气正圆满成功
“大会期间吃住必须在驻地,有专人督查,会风会纪严多了、细多了。”参加去年11月底召开的各县(市)区人大一次会议的众多代表告诉记者,这次县(市)区人大换届选举纪律要求可称为“史上最严”。
去年,我市深刻吸取“衡阳破坏选举案”的沉痛教训,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把人大换届选举当作建设政治清明新衡阳的重头工作来抓。市人大常委会把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党组成员和人大机关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拒绝参加一切违背换届纪律的吃请和聚餐;根据换届选举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组织县(市)区人大和相关单位,先后召开了6次座谈会,统一思想,现场答疑;主任会议成员多次深入到所联系的县(市)区和基层一线,加强指导,解决问题;对代表推荐提名、划分选区、选民登记、选举组织等环节中的风险点逐项研究,明确应对措施,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选举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去年我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推进,风清气正,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