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献余热 关爱百万青少年
本报讯(记者 向吟吟)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4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主题教育演讲大赛,拿回一金二银一铜……这一连串的成绩和荣誉,是一群离退休老人创造的。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年会上,衡阳市教育局 “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典型被全省推介。
市教育局关工委成立于1993年,近年来,市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五老”人员(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致力于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队伍建设。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教育局、2106所中小学,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专兼职工作人员达1470人,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顺畅有力的工作网络。并组建了3支专兼结合,近5000人的“五老”队伍:分别是关工委班子队伍、讲师团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其中退休教师占80%。20多年来,衡阳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关爱育人”工程已造福衡州大地百万青少年。
树人德为先,抓好广大青少年思想教育是关工委最重要的工作。近3年来,市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组织上千名“五老”深入区(县)、乡镇、社区、学校, 老少同读、老少同写、老少同讲、老少同行,以老带少,以爱育人。他们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读书、实践、征文、演讲四个环节,把主题教育与教学活动、常规德育、智力开发、健康人格教育等结合起来,相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的梦”、“老师你好,我的好老师”、“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祖国好·家乡美”等宣讲教育和征文演讲活动3000余场次,吸引了全市百万中小学生和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据悉,为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市教育局关工委还大力建设家长学校,并按照“345”家长学校办学要求提高办学水平。目前,该市有家长学校1200余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家长学校1所、省级37所、市级201所、县级280所,参加学习的家长达40余万人。家长学校普遍达到了“十有”,即有班子、牌子、经费、场地、教员、教材、计划、制度、活动、实效,建立了以家长学校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每所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2—3次家长学员的教学活动,还聘请教育专家、家教名师、先进典型到家长学校进行讲座活动,开展亲子共读、互动等系列活动。
今年84岁高龄的王治震自退休后一直担任衡南县冠市中心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多年来,他退休不离岗,奔走在校园、社区、乡村, 牵头在全镇建立6个校外辅导站和10所家长学校,与100多名中小学生结成忘年交,帮助60多名后进生进步。不仅如此,他还节衣缩食为贫困留守儿童捐款1万余元,并多次发动家人、亲戚、朋友等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同时积极与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对接,寻求解决办法。
我市目前有留守儿童36万人,正是有了一大批像王治震这样 “五老”人员的无私奉献,各级关工委竭尽所能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全市共有3000多名退休教师和志愿者担任“代理家长”,建立校外辅导站400余所,来加强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管理和学习指导。同时采取了“一帮一、多帮一”、“ 大手拉小手”、 “关爱进校园”等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进行爱心帮扶,近3年共筹集资金3600多万元,资助3.6万名贫困学生上学和生活。
冬季是火灾高发期,连日来,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先后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图为市船山实验小学开展宿舍防火灾紧急疏散演练,省消防协会科普委资深教员杨亚亲自示范,向学生传授怎样用湿毛巾防烟等消防安全自救知识。
■ 本报记者 向吟吟
通讯员 陈 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