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怎样教学才最有效?徐艳红认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更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因此,既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更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还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她利用精品课程、慕课等网络手段,不断加强学习,将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她承担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六年累计授课近2000课时。
育人:不仅传授知识,更教导做人的方法
从教以来,徐艳红不仅教给学生们知识和理论,还教授着孩子们做人、做事的方法。作为辅导员,她经常下寝室与学生促膝长谈,解决学生各类困难300余起。
2011年3月,工程0803班刘某因颅内出血住进解放军第169医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她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先前垫付医疗费用2000元,并全程照料。2012年9月,土木0903班徐某因情感问题大量吞服各种药片,她第一时间赶往医院,陪同治疗,对其劝慰,并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对其进行治疗……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只要学生有困难,有需要,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她曾两次荣获湖南省第二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本科组)初赛冠军奖,荣获“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湖南工学院“模范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科研:既在传授,也在学习
为了使自己的课常讲常新,徐艳红每天都关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动态,不断地把年轻人关注的热点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紧跟时代步伐和青年学子的思想脉动。
不仅如此,她还坚持科研,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南省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0余项;指导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2项;多篇学术论文荣获省、市、校级荣誉。
■本报记者 向吟吟
人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