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衡南云集,绿化轴绿树成荫,风光带美轮美奂,云集大道、云峰路等10条中心路网提质黑化已竣工……近年来,衡南县瞄准“生态新城、湘江明珠、魅力云集”的发展目标,着力抓好县城云集的城市扩容提质与管理,不仅县城“颜值”巨变,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大幅提升。
大手笔投入,
夯实发展基础
作为建成仅12年的新县城,随着南岳机场“起飞”、土谷塘“发电”、衡云干线“拉通”,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聚焦到这里。
衡南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适时提出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阶段性结束,利用三年时间,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城提质,以精细化管理和改革创新促进县城品位提升,力促县城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改变,从畅通交通、拓展县城骨架开始。去年4月,主干道云集大道、云峰路提质改造工程相继开工,总投资约8000万元。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这两条繁忙的交通大动脉已旧貌换新颜。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宽敞平坦,绿化带内新植的银杏、桂花树郁郁葱葱,LED光源路灯整齐排列,车辆有序通行。
这仅仅是衡南县城中心城区“四纵五横”提质改造的第一步。据县公路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朱文华介绍,“四纵五横”提质改造共涉及中心城区云集大道、雅园路等9条道路提质改造,总造价近1.3亿元。去年下半年,“四纵五横”剩余的7条道路陆续开工,现已全部完工。至此,县城内黑化路面达到了20公里。
连续的大投入大建设彻底改变了县城的模样,据县城建投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全县投入达1.7亿元,近两年新建道路14条、10公里,县城骨架已逐步拉开。
宜居化打造,
让百姓更幸福
县城,不仅是一县的经济政治中心,更是全县百姓安家乐业的首选地。衡南县在对云集提质改造的过程中,通过人性化设计、宜居化打造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功能。
去年7月,衡南县投入1700余万元资金,对安置区进行全面提质改造,违章搭建的棚子主动拆除了,无人关注的杂物、垃圾被清除了。走在焕然一新的建新安置区里,宛如徜徉在公园中。谁曾想到,一年前这里公共设施残缺不全、居民乱搭乱建严重、下水道严重堵塞等问题丛生……目前,正在进行黎托和云集安置区改造,以后还将完成云集工业园安置区、高桥、保合等社区改造。
如果不是得到小区保安的再三确认,没有人会相信眼前这一俨然高档小区的住宅楼群会是云集的公租房区域——幸福家园。走进室内,地板、瓷砖等自不必说,就连床柜桌椅、燃气灶等生活必需品也是一应俱全,就等着住户“拎包入住”了。
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贺礼友告诉记者,公租房面积均在50平方米以下,居民主要来自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去年9月启动分配以来,已有300多户入住。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向非城镇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开放。”
为打造宜居县城,去年该县的民生工程相继完工:自来水湘江过江管网工程已基本完工,云集具备了日均4万吨的供水能力;开工建设总里程3公里的车江燃气高压管线,建成后可接入国家“衡常”长输管网,云集的管道燃气使用将更安全、更低价;在县城安装了800个治安监控高清摄像头和治安卡口,增强群众安全感……据粗略统计,去年衡南县共筹措资金3.82亿元用于各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达到43.6%。
生态化建设,
人与自然相融
工作、生活在云集的赵训平亲身体验着县城绿化质的飞跃。
县城建设之初,她随单位一起搬到了新县城。当时满目所见光秃秃的街道,黄土漫天,杂草丛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云集已是绿树成荫。赵训平高兴地说:“现在每天傍晚都要带小孩来湘江风光带散散步,这里空气新鲜,非常舒适!”
去年,该县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继续扩大着云集的“绿色版图”。目前县城总绿地面积已达25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29万平方米,行道树3.6万余株,绿地率达36.9%,绿地覆盖率47%,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初步形成了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广场绿化等立体绿化体系。
说起县城的标志性绿化工程,几乎每一个云集人都如数家珍:中心绿化轴自东向西,贯穿于整个县城,全部植以合理搭配的景观苗木;沿江风光带蜿蜒于湘江之滨,江景与园林绿化景观完美融合;信合广场花木错落有致,视野开阔,是近年来该县园林绿化中的大手笔……前不久,云集“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通过市专家组验收。
该县在抓好县城绿化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公共卫生的日常管护。
在2014年实施县城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去年,该县进一步扩大环卫市场化范围。截至目前,该县城环卫货币化年总投入金额1021万元,清扫面积达187万平方米。自推行货币化以来,通过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环卫投入大大增加,环卫工力量得到加强,延长了保洁时间,县城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云集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云集买房安家,去年衡南首届房交会云集售房847套;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去年,特变电工南方能源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云集。
■本报记者 陈太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