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年,蒋琬出生在祁东县砖塘村,此时正值东汉末年动乱。小时候,蒋琬家境贫寒,但少年时的蒋琬便立志干一番大事业。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蒋琬踏上救国之路后受挫。沮丧的他在荆州遇到了刘备。蒋琬跟着刘备东征西讨。蒋琬36岁时以“佐使”的身份随刘备入川。建安十六年,蒋琬只用一个月便攻占涪县,成为副营级干部,这是蒋琬第一次亮剑,也使得刘备势力日益增大,而蒋琬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蜀汉政权建立后,蒋琬担任广都长(县官)。对于组织上的安排,蒋琬深感屈才,于是便众事不理,终日醉酒。刘备出巡到广都见此情景,勃然大怒,正准备加以严厉处罚之时,一旁的诸葛亮对蒋琬好言赞美,刘备这才只给了个免职留军察看的处分。
刘备死后,蜀国一切事务由诸葛亮承担。225年春,诸葛亮率军南攻,临走前,向刘禅着力推荐担任旅团长的参军蒋琬主持丞相府。诸葛亮临终前推荐蒋琬为自己的接班人。作为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蒋琬的声望不仅建立在优秀的人格品质上,更是建立在他精明干练、沉着稳健的政治才能上。
蒋琬德才兼备,但在《三国演义》没有作为重要人物刻画,原因在于:一是世俗偏见,在许多读者看来,蒋琬是一个二流谋臣而不是重要人物;二是作品取向,《三国演义》以军事为重心,作品的精彩与重点是各具特色的大小战役。
今天,在祁东县砖塘村还能找到1000多年前的古迹,在出土的一块石碑上,刻有“蒋侯故里”四个字,“蒋侯”就是蒋琬,他是衡阳人真正的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