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东晋时任春陵(今宁远)县令等官职。公元320年,朝廷权臣大都督王敦叛乱,拥兵反晋,由武昌围攻长沙。时任长沙郡刺史谯王司马承池檄文列举王敦罪状,号召各州县发兵支援长沙。春陵县令易雄立即募兵数千,赶赴长沙保城,终因长沙城池不固,资储不足,相持百日后陷落被俘。公元322年,易雄被杀害于武昌,终年65岁。其夫人潘氏太君获悉后,愤然率领全家50多口在浏阳河的樟树潭跳河尽节。王敦叛乱平息后,朝廷下令在樟树潭修筑忠烈亭,并将易雄的遗体运回湖南安葬。
大约在汉魏以后,易姓在济阳太原等地发展为望族,史称易姓太原望或济阳望。唐代时,易姓中出了大理评事易重。宋朝时,易祓中状元,他是湖南宁乡人,任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等。
衡阳的易姓主要有尚书第易氏。尚书第易氏是晋忠愍侯易雄之裔。易雄遗子天骥长大后继承家业,后来避居江西豫章吉安泰和早禾市,后任刺史。其后裔易林鹫1140年到衡阳做官。遂定居于衡阳,为衡阳易氏迁衡始祖。其后裔散居于常宁、耒阳、衡山、湘乡、永州、安仁、湘潭、郴州、邵阳、攸县、安化、宁乡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