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阳县井头镇当福村,活跃着一支女子抗旱服务队,她们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也有40岁,她们早出晚归,找水打井,为全村抗旱立下了汗马功劳。
8月6日清晨5点,48岁的女村支书魏书凤像往常一样提着锄头走出家门,在流经该村的武水河边,已有三三两两的妇女在等着她,而这些都是该村“女子抗旱服务队”的成员。当福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落,全村11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占到60%以上,留守在家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在今年这个特别干旱时期,武水河断流,山平塘早已干涸,为挑起全村的抗旱重担,魏书凤在7月初组建了这支由12名妇女组成的“女子抗旱服务队”。
“大家首先按照安排表查看深井和沙凼”。魏书凤安排大家工作。10口深井和27口沙凼是她们在抗旱时的“杰作”,这些水源一直支撑着该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魏书凤径直来到坚守在深井发动机前守夜的队员王美容床前。说是床,其实就是在田埂上支起的一张简陋的竹床。“美容,情况怎么样?”魏书凤问。“水还比较多”,王美容回答。今年52岁的王美容前段时间由于睡眠不足而晕倒在地,鼻子碰在石头上,上医院缝了9针。魏书凤劝她休息,但王美容硬是不同意,坚持在抗旱一线。
早上6点,队员们陆续汇聚到河边汇报情况。听到各点情况正常的报告,魏书凤的心稍稍放宽。“大家趁凉快一起挖井”,魏书凤紧接着带领大家来到一口早已干涸的大水塘边,一台挖掘机已挖出6米深的井口,魏书凤信心十足地对大家说:“再挖上3、4米,就有水了,一口水井可以灌溉20亩田呢。”大家打着赤脚,拿起铁锹和铲子开始挖泥、运泥。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一口深井雏形已形成。
早上9点,匆匆用过早餐过后的队员们来到河边的沙凼中,轮流清理沙凼中的河沙,避免堵塞水泵。看着一垄垄禾苗在河水的灌溉滋润下生机勃勃,队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中午11点,正在忙碌的魏书凤电话骤然响起:“将军组有人抢水在吵架”。魏书凤顾不上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立即带领两名队员往将军组跑去。原来是该组两位村民因水灌溉问题发生纠纷,看到满头大汗的书记,两位村民倒不好意思起来。在魏书凤的调解下,短短十分钟,两位村民握手言欢。
中午12点,太阳炙烤着大地。魏书凤和队员阳忠娥来到该村五保老人陈女矣母也家中,为陈女矣母也挑水、洗衣、做饭。离开陈女矣母也家已是下午2点,魏书凤和阳忠娥匆匆赶回家吃中餐。由于此时外面温度过高,该村会关掉所有电泵停止作业,但机休人不休,所有队员要检查供电线路,确保用电安全。当检查完所有线路时,已是下午3点半。
下午4点,65岁的村民何荣莲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正在打沙凼的魏书凤:“魏书记,不好哒,水管子漏水哒。”魏书凤扔下锄头,带领两名队员立即赶往事发地点。此时水贵如油,怎能漏掉。赶到深井边时,水管正在哗哗地漏水,魏书凤立即关掉电闸,和队员们立即抢修。经过半个小时的修理,水管恢复正常。
晚上8点,劳作一天的魏书凤和队员们坐到她家晒谷坪上梳理一天的工作,并耐心细致地给前来纳凉的村民们讲解旱情及宣传节水、灌溉以及安全用电等相关知识。
晚上11点,绝大部分村民进入了梦乡,而此时,魏书凤又和她的队员们还打着手电行走在田间地头,察看稻田的灌溉情况。
■刘魁春 廖嘉玲
